【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濕疹治療原則:安全、有效、可持續

發佈時間: 2021/05/21

濕疹是常見的皮膚問題,困擾不同年紀的患者,不少病人擔心此症難以「斷尾」,要長期使用含類固醇成份的藥物治療,最終會衍生各種副作用影響健康;有皮膚科專科醫生則指出,近年治療濕疹的原則,是先透過類固醇藥物控制急性病徵,待病情穩定後,再透過非類固醇藥物,減低病情重新活躍的機會,以此治療組合,達到濕疹治療「安全、有效、可持續」的原則。


濕疹徵狀影響身心健康
皮膚科專科醫生胡惠福表示,濕疹的成因多樣化,其中患者脆弱的皮膚屏障會容易受周遭環境因素的影響,當皮膚屏障受損,鎖水因子失去了保護作用,皮膚中的水分容易揮發,皮膚受刺激而引起紅腫、痕癢等徵狀,為患者帶來各種不適之外,也可嚴重影響他們的睡眠、工作及生活社交等,在生理、心理上都可帶來極大困擾。

針對濕疹病情,醫生會提醒病人注意三大事項:「第一是要避免接觸生活上可能遇到的致敏原、第二是要加強為皮膚保濕,第三就是依從醫生指示正確用藥。」胡醫生說。

濕疹難「斷尾」憂長用類固醇增副作用風險
類固醇是濕疹治療中最常被用到的藥物之一,它是一種調節免疫系統的藥物,能有效減退皮膚炎症;然而,不少病人擔心濕疹病情未必能夠「斷尾」,若在漫長的治療上一直依賴類固醇藥物,擔心長遠會衍生各種副作用,例如皮膚變薄、較易破損出血,甚至增加各種系統性副作用風險如高血壓、骨質疏鬆等。
胡醫生指,隨著醫藥技術進步,現時各種不含類固醇成份的濕疹藥物亦陸續面世,包括TCI及PDE4抑制劑等;以TCI為例,它是局部免疫抑制劑,避免激活T細胞,從而減少發炎情況,這類藥物在本港亦有較長的臨床應用經驗,在歐美醫學界亦已獲廣泛使用。

{{hket:inline-image name="GettyImages1206598280.jpg"}}{{/hket:inline-image}}

▲家長為子女安排濕疹治療,講求安全性與療效並重。

不含類固醇成份藥物 助長遠控制濕疹
正因為濕疹治療的藥物選擇增加,醫生在製訂濕疹治療方案時,亦致力達致「安全、有效、可持續」的原則。胡醫生指,現時濕疹個案可先透過類固醇藥物抑制急性徵狀如皮膚發炎、紅腫等,待情況緩和後,再透過非類固醇藥物作長期護理,將在治療過程中所需的類固醇劑量儘可能減少,亦令其可能引發的副作用機會減低。

胡醫生補充,非類固醇藥物如TCI特別適用於較敏感的皮膚部位,如手腳摺位、面部皮膚(口部或眼部附近位置)等。胡醫生亦提醒濕疹患者,日常應特別注意皮膚保濕,不同的治療各有其成效及副作用,濕疹患者應與醫生商討,根據其實際狀況及付擔能力等,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hket:inline-image name="ok-ettyImages513298068.jpg"}}{{/hket:inline-image}}

▲兒童濕疹可嚴重影響患者外觀及身心健康。

個案分享
一位年僅5歲的小女生Mavis(化名),在2歲起全身不同部位(如面部、手腳關節位置)的皮膚已出現明顯濕疹徵狀,全身痕癢令她經常難以入眠,日間難以集中精神上課,脾氣變差;即使家庭醫生已處方藥物,家長亦擔心女兒會將含類固醇的藥膏「捽」入眼睛、甚至將嘴邊皮膚的藥膏誤服入口中,因此對治療非常猶豫。其後,皮膚科醫生建議在療程中加入不含類固醇成份,在嘴邊、眼睛旁的皮膚使用,約數星期後痕癢徵狀明顯改善,亦令Mavis的睡眠、學習專注力及脾氣回復正常。

{{hket:inline-image name="ok-422A4423.jpg"}}{{/hket:inline-image}}

▲皮膚科專科醫生胡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