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昨最高36.1℃ 史上最熱5月天

發佈時間: 2021/05/24

不少人趁假日到戶外郊遊,惟天文台昨午錄得36.1度高溫,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5月天;一名61歲男子與友人在大埔遠足時不適暈倒,經搶救後不治。有醫生指,近月因中暑及輕微熱衰竭的求診個案增加,「有些人戴口罩少了飲水,在戶外乾曬數小時,致脫水暈倒、發燒等」。山藝教練指,部分人高估個人能力,低估天氣的影響,提醒夏日行山要帶備不少於2公升的清水。

酷熱天氣警告連續生效3日,天文台昨午2時錄得攝氏36.1度,創今年最高溫,並為本港有紀錄以來5月份最高溫,其中大美督一度錄得37.1度。天文台指受高空反氣旋影響,未來兩三日廣東沿岸持續酷熱,今日最高氣溫仍達33度。

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解釋,本港位處南方,屬於亞熱帶氣候,5至6月應較多梅雨,「俗語的龍舟水,多雨潮濕」,但今年遇上異常天氣,原本於7月始出現的副熱帶高壓脊,提早於5月來臨,帶來雲少雨少的天氣,又熱又乾旱,相信與全球暖化有關。他說,需待副熱帶高壓脊向東面退減,令西南季候風與北面冷空氣相遇,為本港帶來較多雨量。

6旬漢行山暈倒不治

酷熱天氣下,一名61歲姓鄧男子昨與3名友人由大埔頭集合出發,前往九龍坑遠足,昨早約10時到達九龍坑山近玉秀峰時,事主突不適暈倒,同行朋友報警求助,飛行服務隊將事主送往東區醫院,惟搶救後最終不治,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

家庭醫生林永和稱,近月天氣好,不少人趁假期進行戶外活動,去行山或游水等,「部分人戴口罩少了飲水,連續曬幾小時」,大量出汗致脫水,引起輕微熱衰竭,出現頭痛、頭暈、作嘔、發燒,「以為患感冒或確診新冠肺炎,每日都有幾個(求診)」,求診者由小童至50多歲也有。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前院長蕭粵中亦指,今年熱抽筋及熱衰竭個案較去年增加,「大家抗疫疲勞,放假都想到戶外消閒下」,致求診個案增。他稱,熱抽筋是因缺乏電解質,「飲水夠但無補充電解質,鈉下跌便會出現抽筋。」

戶外活動要注意補水

香港山藝協會總教練梁梓浩表示,不少人去行山高估自己能力,卻低估天氣的影響,提醒出發前應規劃行程,夏日更要選擇有樹蔭的路段,帶備不少於2公升的清水,現時市面亦有具噴霧功能的水壺,可即時降溫。

林永和亦說,進行戶外活動時,每小時應補充500cc至1公升清水,若出現面紅、頭痛、作嘔等前期熱衰竭症狀,應提高警覺,一旦延誤治療,可致心跳加快、呼吸困難、抽筋甚至死亡。蕭粵中稱,若出現症狀應到樹蔭地方休息,補充水份及解開緊身衣物,灑水至身上降溫。

記者︰謝雅寶

美術: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