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為認知障礙症患者營造友善空間 謹記四大原則

發佈時間: 2021/06/01

照顧認知障礙症病人是一大學問,患者的身心狀態,與一般長者未必相同,認識他們的病徵及生活習慣,在環境、活動及日常護理上儘量配合,有助提升病人的生活質素。有老人科專科醫生就建議老人院舍,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時不妨考慮四大原則︰天時、地利、人和及診治,為他們製訂友善的生活空間及活動時間,有助減慢病情惡化。

睡眠質素與大腦健康息息相關,更是診斷認知障礙症其中一個標準。老人科專科戴樂群醫生指出,患有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的老人家容易產生幻覺,睡眠時會動手動腳,甚至將夢境內容透過肢體表達出來,而且病情較為波動,每天都可能出現變化,故此必須準確斷症及治療,以及提供一個適當的環境休養,減低他們的情緒起伏。

家的感覺 增加歸屬感
然而,不少認知障礙症患者被安排到老人院舍居住,如何為他們營造友善空間,是社福界一直研究的課題。戴醫生引述本地研究指,香港的老人院舍當中,平均約有五至六成老人家患有認知障礙症,而這班患者的心理狀況原來與環境掛鈎,故此一個友善的空間,對穩定認知障礙症非常關鍵。
戴醫生指出,照顧這班年老患者最重要是遵守四大原則︰天時、地利、人和及診治。他舉例,如今有些老人院舍裝修豪華,卻忽略了長者真實的需要︰「老人家最想的是一個寧靜、方便的環境,感覺像家一樣,就會令他們感到安心舒適。若然連去廁所也有困難,完全沒有歸屬感,反令他們覺得陌生,一些過度美化的裝飾也不切合他們所需。」

準確斷症 防病情惡化
除了友善的生活空間,照顧老人家的時間及技巧同樣重要。戴醫生稱,認知障礙症患者較常出現稱為「日落症候群」的徵狀,意指每逢黃昏,他們的精神最為散渙及情緒波動較大,無奈不少老人院舍也安排院友下午5時晚飯,杯碟碰撞的聲音會令患者更為煩躁及不安,與其他患者出現衝突的機會就更大。故此,院舍或可考慮推遲用膳時間,或分階段安排進食,減低病發風險。
至於人和與診治就更需要講求照顧者的技巧。戴醫生說,院舍職員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必須具備耐性及技巧,適時安排日間活動,有助改善他們的睡眠質素。而更重要的是診治的準確性。以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為例,這類患者經常被處方鎮靜劑,但他指這是「用錯藥、斷錯症」,只會令病情愈趨嚴重,處方「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等藥物則更能針對認知障礙症的病徵,有助改善睡眠質素。
戴樂群醫生提醒,認知障礙症的治療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hket:inline-image name="ok.jpg"}}{{/hket:inline-image}}

▲老人科專科戴樂群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