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改善親子溝通,從說話方式入手

發佈時間: 2021/06/15

家長都希望子女能夠聽教聽話,然而,想小朋友聽從教導,家長都要懂得說話的技巧,小朋友才會樂於接受意見。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教育文學碩士」課程主任方蕊慈博士表示,家長在忙碌或激動的時候,衝口而出的說話,即使是無心之失,也可能會影響親子關係。以下是五句常聽的說話,作為家長的你,有沒有想過這些表達方式是否合適?

(1)    點解你成日都咁曳! 你可唔可以乖啲!
小朋友活潑好動,不願意安靜坐着,很多家長會說: 「點解你成日都咁曳! 你可唔可以乖啲!」家長很多時會用一些比較概括性的字眼,如曳、乖,來形容子女的行為,但小朋友可能會不明白為什麼他們所做的是「曳」的行為。家長應具體地指出小朋友不當行為的地方及影響,如: 「不要走來走去,因為很危險,媽媽擔心你會受傷。」

(2)    好小事啫! 都唔明你有乜好嬲
小朋友有時會因為爭玩具、排隊等問題而不開心,這些都是成人眼中的小事,家長可能會說: 「咁小事就唔開心。」,又或「好小事啫! 都唔明你有乜好嬲。」其實,小朋友的世界並不一定有大、小事之分,他們會因為生活中遇到不順意的事而直率地流露情感。建議家長不用否定他們的情緒,因為這樣只會令他們誤以為有負面情緒是不對的事。相反,家長可以描繪他們的情緒,如: 「我知道你因為被別人搶了心愛的玩具,所以很難過。」,然後鼓勵他們尋找解決辦法,如: 「另一件玩具看起來也很有趣,不如我們試試看。」為小朋友尋找情緒出口,讓他們學習面對和處理不如意的事,慢慢地他們就會變得堅強。

(3)    你唔聽話,我唔錫你啦! 
小朋友難免會有頑皮的時候,家長有時會不自覺地說: 「你唔聽話,我唔錫你啦! 」或者「你再係咁,爸爸媽媽就唔要你㗎啦!」等說話。我們相信大部份的家長都是無條件地愛錫自己的子女。然而,這類說話會讓小朋友以為父母對自己的關懷是有條件的,他們需要做一些符合父母期望的行為,如學業成績好,跟從父母的說話,才能得到父母的愛。長此下去,小朋友很容易缺乏安全感,學習和做事亦會容易缺乏內在動機。

(4)    咁簡單都唔識,細佬/妹都做得好過你! 
當小朋友遇到失敗,有些家長會將他們的表現跟其他兄弟姐妹或同學作比較,藉此「激勵」他們努力求進。建議家長用較正面的方式,把說話的重點放在個人的能力上,強調能力是可以透過後天去改變,鼓勵他們做得更好。

(5)    你讀書有打機咁叻就好了
每個人都會有長處和短處,小朋友學業成績不理想時,有些家長會將他們的成績跟其他表現作比較,例如說「你讀書有打機咁叻就好了。」等說話。其實,這不單不能激勵他們,反而會再次否定他們的學業表現,令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讀書的條件。建議家長可以主動了解小朋友在其他活動有好表現的原因,如說: 「我見你玩這個遊戲玩得很好,可否與我分享一下秘訣? 」然後再檢討這些方法可否運用在學習上,一步步引導他們培養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資料提供: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教育文學碩士」課程
www.eduhk.hk/macfe

{{hket:inline-image name="child_mother_low.jpg"}}{{/hket:inline-image}}

▲小朋友不聽話時,家長懂得運用適當的說話技巧,小朋友才會樂於接受教導。

{{hket:inline-image name="mother_girl.jpg"}}{{/hket:inline-image}}

▲當為小朋友遇到挫折,家長可先描繪他們的情緒,然後鼓勵他們尋找解決辦法,從而讓他們學習面對和處理不如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