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抽iBond長債券知識

發佈時間: 2021/06/28

抽iBond長債券知識

姊妹們,早前政府推出的第八批iBond,即通脹掛鈎債券,結果獲得歷來最好的反應,總共有逾70萬人認購,認購金額接近540億港元(下同),而最終發行額也增至200億元(見附表)。

不過,每人只保證分到2手,最多也只可以分到多一手,即總共3手,每手1萬元,合共3萬大元。

如果以保證息率2厘計,即是持有至到期(3年),只可以收到1,800元利息,每年600大元,或每月50元,實在是造糖唔甜,造醋唔酸。

上市首日估出可短綫獲利

因此,正如早前我在本欄預告,今次我的經紀行也提供免息借4萬元給我抽,只收100元手續費,最終我分到3手,然後參加他們的保證回購計劃。該回購是以首日上市,下午收市前的加權平均價去決定回購價。結果,我以103.077沽出了3手iBond。經紀告知,我淨賺了720多元。

聽到我這個「故事」之後,我的姊妹Maggie問我一些關於iBond和債券的問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為甚麼妳不持有至到期,第一日就沽出?」Maggie問我。

「如果這一期的iBond,最終只是保證2厘息,即是通脹沒有超過2%,我每年只收600元利息。但我要等一年多才可以收到這個利息,現在我用1日時間就可以收到一年多的利息,而那3萬元又可以馬上鬆綁,我覺得也是不錯的。」我向Maggie解釋我走短綫的原因。

「原來如此!但為甚麼有人願意以『高價』在首日向妳買呢?另外,妳說以103.077賣了妳的iBond,這是甚麼意思?」

「好的,首先解釋一下債券的報價方式,其實,103.077是一個百分比,不是金額。因為iBond每手1萬元(面值),103.077的報價,等於要以10307.7元,才可以買到面值1萬元的債券,這叫溢價。」

「那麼,這是買貴了呀!為甚麼有人會這樣做?如果是股票的話,還可以博它再升,但這是債券,不可能大升吧!」

預期通脹升溫可長期持有

「是的,當然,iBond有點不同,它最終的票面息是跟通脹率掛鈎的,如果未來幾年的通脹超過2厘,持有人的收益便會超過2厘。我估計,確實有人預期未來通脹升溫,超越2厘的。」

「咦,我想知道,如果最終每年的通脹都低於2厘,即我們只收到2厘息的話,用103.077向妳買入iBond的人會有多少回報?」

「好的,妳對投資很有求知慾呢!」

「過獎了!」

「我可以用財務計數機幫妳計一下,是以10,307.7元買入,3年後收回10,000元本金,但有6次利息(半年派一次),每次100元,年期變相是6,持有至到期的年回報不足一厘呢!」我隨手取出財務計算機,替Maggie計算iBond的回報。

「啊,一厘也沒有?!好像跟定期存款差不多?」

「大約是的。」

「咦,萬一通脹升溫,最終有3厘利息,以103.077買入,實際回報又是多少呢?」

「果然好學!我再用財務計數機幫妳計一下,同樣以10,307.7元買入,3年後收回10,000元本金,有6次利息(半年派一次),但每次有150元,持有至到期的年回報是1.94厘呢!」

「嗯,這也不算差,所以才有人願意以『高價』在市場買。」

「對呀,如果妳也看通脹升溫,妳又嫌3手iBond太少,也可以在市場買,因為iBond是在港交所上市的,今次的編號是4246。」

「等我考慮一下!」

「好的,但我要提妳一下,iBond上市初期的成交會較活躍,但過幾日之後,成交就會逐漸疏落,妳未必能以『好價』買到的。」

「嗯,是嗎?知道。」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