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德國研究|新冠肺炎患者血細胞受損引發後遺症 影響氧氣輸送增血管栓塞風險

發佈時間: 2021/07/05

新冠患者康復者相繼被發現患上後遺症,包括呼吸急促、疲勞和頭痛,症狀可長達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有德國研究發現,這些後遺症很可能和患者體內血球變化有關,因患者的白血球和紅血球彈性和大小改變,以致影響氧氣輸送或增加血管栓塞風險,疑為引致後遺症的關鍵。

「Lambda變種」更能逃避抗體 專家︰或影響科興效用 ,詳情即睇:【下一頁

綜合外媒報道,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研究團隊分析了55名志願者,包括17名新冠肺炎患者、14名康復者及24名健康人士,合共400萬個血球樣本,透過其所開發的「即時可變形性細胞技術」(real-time deformability cytometry,RT-DC),將血球高速輸送到儀器狹窄的管道,過程中白血球和紅血球會被拉伸。團隊利用高速相機及特殊顯微鏡記錄每個血球,分析細胞的大小及變形能力,此技術每秒可檢測高達1000個細胞的狀態。

研究已於《生物物理雜誌》(Biophysical Journal)上刊登,結果發現,新冠患者的血球大小及變形能力與健康人士有明顯差異。正常的紅血球為雙凹圓碟形,由於沒有細胞核,紅血球可以變形並通過直徑只有其一半大小的微絲血管,為身體各部分提供養分和氧氣;但團隊發現新冠患者的紅血球體積較小,而且不易變形,以致影響氧氣輸送。這顯示細胞在感染新冠肺炎後受損,或有助解釋患者肺部血管栓塞風險增加的原因。

至於白血球,體積相對較小,細胞表面有許多突起物使其能靈活移動,是免疫系統的關鍵。團隊發現新冠患者的白血球變形能力和大小亦有所改變,患者「淋巴細胞」(lymphocytes)明顯較軟,這通常是免疫反應強烈的表現;而「嗜中性球」(neutrophil granulocytes)在急性感染7個月後,仍然發生劇烈變化。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負責細胞功能的免疫細胞,其細胞骨架發生變化所致。

目前還有待觀察病毒感染如何引發血球變化,同時亦尚未確定如何導致症狀出現甚至死亡。研究人員指,紅血球及嗜中性球的持續改變,可能與康復者的長期後遺症有關,

「70%康復者有慢性頭痛或神經系統症狀、54%出現注意力不集中、62%有冷汗和心搏過速等循環系統問題。」

研究人員希望未來透過「即時可變形性細胞技術」作出更迅速可靠的診斷,甚或作為早期預警系統,預防由未知病毒引起的疫情。

新冠疫苗|合資格在港旅客免費接種 明起可到郵局預約,詳情即睇:【下一頁

同場加映:

當造水果|芒果生黑斑越醜越甜? 果欄專家教揀3款台灣人氣芒果【附揀靚芒技巧】

{{hket:ul-video id="3328"}}{{/hket:ul-video}}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立即體驗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

撰文:陳樂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