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醫護移民潮暗湧 半年逾400人查詢 公院護士及專職醫療 非退休離職比例增

發佈時間: 2021/07/19

本港醫護移民潮恐湧現。有移民顧問指,半年內至少接獲400多宗醫護人員移民查詢,當中8成任職公院。據當局數字,2020至21年首3季流失逾2,000名醫護,當中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的「非退休」離職者比例,有增加趨勢。有公院工會指,移民者不乏中層員工,有人「未搵到工,已起行」,恐對本港公院造成技術斷層。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早前承認,員工有移民情況,多屬具經驗者。主席范鴻齡則在早前的醫管局大會後指,已推出多項措施挽留人手,如增顧問醫生職位等,醫生流失率亦連續2年下跌,已見成效。

據醫管局數字顯示,本年度首3季全職醫生、護士和專職醫療人員流失率達4.1%至5.8%,表面較上年度的4.8%至5.9%跌,惟據食衞局提交立法會財委會數字,連同兼職,本年度首3季已走了2,031名醫生、護士和專職醫療人員。當中退休護士和專職醫療人員佔比,更由上年度分別26%和29.7%,降至本年度首3季的19.6%和21.8%,即「以其他理由」離職者比例趨增。

中層員工多 恐現技術斷層

若以專職職系劃分,言語治療主任走13人,較過去2個年度8至10人多;醫務化驗師流失54人,高於上年度的45人;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放射技師和藥劑師分別走35人、47人、38人和16人。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馬仲儀指,各部門近年都有人移民,介乎30至40歲,屬中層員工,她擔心令公院出現技術斷層。醫管局員工陣線副主席羅卓堯亦指,近日10名醫護中,有4、5人均稱正考慮移民。

香港職業治療學會主席鄭慧慈指,按其個人觀察,約有5至10%同事移民,以30至50歲為主。隨退休潮加上開展新服務,人手嚴重不足,全港約缺100名職業治療師。有資深公院物理治療師透露,不少人「考定外地牌準備走」,有新人甫畢業便「拎外地牌」,近1年有4至5名相熟朋友離職,高低中層均有。

香港放射師協會會長溫紹斌指,據其觀察,放射師移民情況暫未算顯著,但部分同事為兼顧子女教育,舉家移居英、加等地,「較年輕者多計劃再考牌執業,部分人則考慮轉行。」

醫管局:已制定措施挽人手

環凱資深移民顧問兼市場策劃總監傅耀緯指,單在《香港國安法》生效半年內,接獲400多宗醫護查詢,至今有500多人欲移民,公院工作者佔8成,以單身者成行最多。他指,因醫生考海外執業試太複雜,多數人選擇投資移民;但護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等資歷較易獲認受,不少人再執業。

目前專職醫療人員在海外執業不難,如物理治療師修讀的課程,若獲澳洲註冊物理治療師協會(APC)認可,只需考筆試便可註冊執業;在英國,亦可免試執業;但兩國均要求IELTS最少要7分。

醫管局表示關注人手情況,已制定一系列吸引人才和挽留人手措施,如重聘退休醫護等。

移民澳洲薪金減醫護:換回生活質素

在公營機構任職10年的女醫生,去年5月獲澳洲私院擔保聘用,遂持工作簽證一家三口移民澳洲。她指,扣稅後,在澳的收入較本港少一半,且規定要在偏遠及缺人地區工作,更需「一腳踢」兼任清潔、接待和護士助理。但她指,能離開本港高壓職場,且避免讀小學的女兒受填鴨式教育,仍感「很值得」。

在公院任職11年的80後外科手術護士Margaret,前年以技術移民赴澳洲墨爾本定居。初期只能在診所工作,約半年後於醫院做兼職外科護士,「ICU或手術室護士需求較大,扣稅後人工比香港少逾一半,但換回生活質素。」

記者:脫芷晴、李明佑、謝雅寶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