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中大研究|糞便基因可測腸癌瘜肉風險 4小時完成報告靈敏度達9成

發佈時間: 2021/07/28

本港大腸癌患者若能及早診治,可大幅增加存活率,但現時的非入侵性檢查難作準確偵測。中大全球首創細菌基因測試技術,患者只需將糞便樣本寄送實驗室分析,4小時內可得悉患上大腸癌及瘜肉的風險,更可預測瘜肉復發機率,兩者靈敏度均達9成。 

大部分大腸癌由瘜肉演變,若能及早切除可防止變癌,但現時的非入侵性檢查技術、即大便隱血測試未能偵測瘜肉,而且偵測早期大腸癌靈敏度僅約50%,而入侵性的大腸鏡檢查需在診所或醫院進行,所費不菲。 

中大醫學院團隊2009年起研究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分析逾1,100人的糞便樣本,包括大腸癌或大腸瘜肉患者,利用宏基因大數據,識別一組共4種特定細菌基因,名為M3,透過檢測基因變化可識別大腸癌,靈敏度達94%。 

{{hket:inline-image name="utyhg.jpg"}}{{/hket:inline-image}}

大腸瘜肉患者有復發風險,故需定期接受腸鏡檢查,中大團隊其後研究將上述M3技術偵測瘜肉復發,發現靈敏度同樣達90%,較大便隱血測試靈敏度高十多倍,屬首個可準確預測復發風險的非入侵性檢查。 

按現時M3技術,患者只需在家中收集少量糞便樣本,寄送至實驗室測試,4小時內可完成報告。 

中大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指,大腸鏡檢查費用昂貴且屬入侵性,估計本港僅約10%適齡人士願接受檢查,新技術可大幅減低成本,冀助識別真正高風險患者接受檢查,團隊將積極爭取將技術納入現時的政府篩查計劃。 

{{hket:inline-image name="fs.jpg"}}{{/hket:inline-image}}

部分較高風險患大腸癌人士

  • 肥胖人士
  • 曾患大腸瘜肉
  • 有腸癌家族病史
  • 乙型糖尿病患者
  • 40至45歲人士若有以上因素宜及早檢查

資料來源:中大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 

撰文:李明佑
責任編輯:蔡少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