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乙型肝炎引致肝癌 非必然 及早治療抑制乙肝病毒 減併發症風險

發佈時間: 2021/07/29

乙型肝炎是一種慢性病毒性肝炎,隨著年月流逝,病毒會不停令肝臟發炎,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不過,乙型肝炎與肝癌雖然有著密切關係,但並不是一個必然的過程。香港肝壽基金董事局委員、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腸胃肝臟科講座教授袁孟峰教授指出,只要乙型肝炎患者及早展開治療,用藥抑制乙肝病毒複製及持續監察病情,將能減低患上肝癌及其他併發症風險。

香港是乙型肝炎高發地區,大約7.8%本地人口為乙肝患者,然而並非所有患者意識到乙肝會引起肝硬化及肝癌。袁教授指出,乙肝病毒會令肝臟不停發炎及自我修復,長遠會導致肝硬化及增加患上肝癌的風險;另一原因是病毒會入侵肝細胞及染色體,誘發細胞變異而形成肝癌。

乙肝藥物抑制病毒複製
不少研究指出,乙型肝炎帶病毒者患上肝癌的風險,比起一般健康人士高出10至100倍,本地的肝癌患者之中就有7至8成個案是由乙型肝炎引起。袁教授稱,當乙型肝炎病情步入後期,患者會出現黃疸及腹脹等病徵,情況難以逆轉,故此要預防肝癌及相關併發症,患者應及早展開治療,把病毒水平控制在安全範圍。

袁教授表示,現時已有藥物能治療乙型肝炎,經研究證實能把致癌風險降低40%,若然乙型肝炎得不到妥善控制,並且惡化至肝癌,這甚至有可能增加治療癌症的難度。他解釋,乙型肝炎會令肝功能變差,能否透過手術及藥物治療肝癌,往往取決與肝功能的好壞,如果肝功能太差,就會限制著治療的可能性。

定期檢查監察病毒水平
除了持續服藥控制病情,乙肝患者亦要定期接受檢查以監察肝炎情況,確保病情不會惡化至肝癌。袁教授說:「最簡單方法是抽血檢查肝酵素及甲胎蛋白水平,每6至9個月接受超聲波檢查。即使病毒數量偏低,也不代表能自行停藥,否則當病毒重新活躍起來,病情就會再次浮現。」

近年坊間有不少補充品聲稱能夠「護肝、養肝」,袁教授認為這些補充品或欠缺醫學文獻支持,特別是針對乙型肝炎病情,如今最有效方法是服用抑制乙肝病毒藥物,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及戒酒。他亦提醒市民,如不肯定自己是否乙肝患者,建議盡早接受相關檢查︰「如今乙型肝炎的治療非常成熟,最重要是我們能找出這班病人,給予足夠的支援,便能減低併發症的風險。」

為響應7月28日世界肝炎日,香港肝壽基金近來舉辦了一個名為「莫等待 肝全至上」的社交媒體活動,希望藉此呼籲大眾及早接受慢性肝炎篩查,揪出慢性肝炎這個沉默的「殺手」,及時接受相關治療,減低肝癌的風險。請留意各大社交媒體貼文,一同守護肝臟健康!

{{hket:inline-image name="ok1.jpg"}}{{/hket:inline-image}}

▲香港肝壽基金董事局委員、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腸胃肝臟科講座教授袁孟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