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新冠肺炎|25%學生有中度腸易激 與抑鬱焦慮情緒壓力相關(附改善腸易激6招)

發佈時間: 2021/07/29

腸易激綜合症屬功能性腸胃病,中大醫學院聯同香港輔導教師協會,於今年4月邀請7間中學,超過200名家長及逾300名中學生問卷調查,發現24.1%學生及10.2%家長有中等至嚴重程度的腸易激症狀,即最近一周有腹痛、腹脹及腹瀉等問題,介乎一個月3至4次至幾乎兩日發作一次,影響日常活動。

2成大解次數減 , 3成需時增 , 疫下壓力升 , 在職女士易便秘 , 詳情即睇【下一頁

{{hket:inline-image name="79263f57-e5fe-45f0-8147-2db815ca2f2a.jpg"}}{{/hket:inline-image}}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教授胡志遠解釋,腦部及腸胃共用很多相同神經傳導物質,功能上緊密連繫,隨着成長腸胃漸成情緒壓力「信號燈」。(中大提供)

{{hket:inline-image name="af0d14f5-bdda-414c-9777-dd251c11e1b2.jpg"}}{{/hket:inline-image}}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主席何玉芬建議家長留意自己及子女腸胃健康,學校教師及社工應加強留意及為有需要家庭提供支援。(中大提供)

調查同時發現,分別有約21.6%及17.1%學生出現中等至嚴重程度的抑鬱及焦慮症狀,兩者比率均較成年人高,而青少年腸易激患者中,超過一半有抑鬱症狀、近4成有焦慮症狀,顯示腸胃與情緒高度關聯。團隊同時分析215對受訪親子數據,發現家長與子女無論在腸易激、焦慮及抑鬱症狀的患病率和嚴重程度均高度相關。

患者年輕化涉憂慮疫情 未能往外國升學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教授胡志遠解釋,腦部及腸胃共用很多相同神經傳導物質,功能上緊密連繫,隨着成長腸胃漸成情緒壓力「信號燈」。他表示,疫情下自己接觸近半腸胃問題患者惡化要加藥,而且患者年輕化,如有學生涉憂慮疫情,另有學生因經濟轉差咗未能往外國升學影響情緒。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主席何玉芬表示,過去一年有社工、教育工作者及班主任留意到,疫情期間學生與家長的壓力增加,原因包括學生長期在家學習,家長與子女缺乏社交及朋輩幫助,無法有效抒發情緒等,建議家長留意自己及子女腸胃健康,學校教師及社工應加強留意及為有需要家庭提供支援。

腸易激患者改善貼士:

  • 飲食避免酒精、巧克力、高脂食物或咖啡因飲品
  • 定時進行適量運動
  • 應自我覺察和學習如何與情緒相處
  • 適時向身邊家人及朋友傾訴
  • 透過身心鬆弛練習等方法疏導壓力
  • 多參與社區活動和朋友聚會

資料來源: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家陳雅文

若市民想知道自己有否腸易激綜合症,可填寫中大醫院網上自我評估問卷,若發現屬高風險人士應盡快向醫生求助,網址連結: https://bit.ly/CUHKMC_ibstest2021

撰文:李明佑
責任編輯: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