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環保婆孫同樂飲品紙盒變玩具

發佈時間: 2021/08/04

據環保署的數字顯示,本港每年紙包飲品盒棄置量達27,000公噸以上,足以填滿4,100個香港大球場。紙漿工廠Mil Mill(喵坊)自2019年回收飲品盒,創辦人葉文琪不諱言市民普遍認知不足;但也有退休長者積極參與,甚至以飲品盒製作小玩意與孫兒共樂。

環保,也是長者服務的主題之一,在耳濡目染下,60多歲的惠蘭退休後亦投入綠色生活。她憶起多年前到台灣和愛爾蘭旅行時,受到當地人回收及廢物處理啟發。「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多,而且環保也可以省錢。」她的環保習慣一步步影響身邊人,丈夫、女兒和孫兒,都盡量少用(Reduce)、回收(Recycle)及再用(Reuse)。

培養綠色生活態度

「廢紙、鋁罐、膠樽,可回收的我都盡做,不過紙包飲品盒真的沒辦法!」她說,以往不知道紙包飲品盒可回收,她只有選擇扔掉。直至一次他們探望女兒,孫兒告知回收環保站「綠在區區」可以回收紙包飲品盒,她才知道這個新的回收項目。惠蘭說︰「女兒和孫仔孫女會先把紙包飲品盒清洗,我們會拖着一堆回收品去回收,孫仔還教我分類,將紙包飲品盒放在專用的回收袋!」

自始,她開始將飲品盒、牛奶盒、調味湯紙盒、紙包栗米粒盒等等,先洗乾淨,等待回收。有次未及回收,剛巧孫仔來她家玩,惠蘭便靈機一動,想到用飲品盒為孫仔做些小玩意。她說︰「我做義工,經常跟小朋友講故事,做手工,腦裏有很多點子。紙包飲品盒外形似車,我便做了大大小小的車仔,跟他一起畫了幅地圖,讓車仔行走,後來更設計了車路、隧道等。」

惠蘭稱,環保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一個習慣。「好多人以為環保好難,低估自己的影響力。其實環保只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些小行為,花一分鐘剪開飲品盒,洗乾淨回收,賦予飲品盒第二次生命,便可變成有用的原材料。如果我們每人願意多做一步,環境會有很大的改變。」

回收意慾低謬誤多

Mil Mill創辦人葉文琪(Harold)指出,現時Mil Mill每日可處理高達50噸紙包飲品盒,但受疫情和市民認知度及回收意慾偏低影響,每日回收量僅得3噸。他認為不可忽視紙包飲品盒的回收價值。「紙包飲品盒主要成分是紙,纖維較長,可再造成韌力較強的紙品,具循環再造的價值。」

Harold補充,從全港不同回收點收集得來的紙包飲品盒,會送到其元朗廠房經機器打碎、篩走及分離鋁塑物等雜質,製成紙漿,再將紙漿運到越南生產再生廁紙、再造紙、貓砂和廁紙等。「每一噸再生廁紙,可少砍24棵樹,及少用一半水資源。所以,回收紙包飲品盒,一個都不能少!」

撰文:李越樺

圖片:受訪者提供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