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假日運動員」少鍛練 增受傷風險 及早消炎止痛 免活動能力受損

發佈時間: 2021/08/09

東京奧運完滿結束,香港運動員再創歷史佳績,相信勢必掀起一番運動熱潮。不過,投入運動狂熱也要量力而為,特別是一眾「假日運動員」,若然平日缺乏鍛鍊而在假期「加操」,或會增加受傷風險。有骨科專科醫生指出,運動期間一旦受傷,最重要是即時冰敷及包紮,再透過消炎止痛藥貼等藥物減低發炎反應,有助加速受傷位置復原,如受傷情況嚴重,則要考慮手術治理。

香港棍網球總會首席醫療顧問、骨科專科袁劭謙醫生指出,運動創傷分為急性及過勞性損傷,前者較多是撞傷及扭傷,後者則是重複性的動作導致筋腱、軟骨負荷過大,身體癒合的速度不足以彌補勞損,就令關節韌帶發炎。他舉例,近年港人熱愛行山運動,惟當平日訓練不足,放假時突然大量使用關節,自然會增加受傷風險。

急性創傷 即時冰敷及包紮
無論是急性創傷或過度勞損,最重要是即時應對及控制發炎。以急性創傷為例,袁醫生指在受傷後應及早進行冰敷,大約維持5至10分鐘,並且利用繃帶緊緊包紮:「目的是希望關節及肌肉減少流血及腫脹,限制受傷部份積水,這樣能夠減少發炎情況,否則炎症或腫脹時間愈長,復原就愈困難,甚至會增加肌肉萎縮的機會,日後活動能力就更差。」

袁醫生曾遇過一名十字韌帶撕裂的患者,他在外國比賽時遭隊友壓著腿部而嚴重受傷,幸而當時醫護人員即時為他冰敷及包紮,抑制發炎及腫脹情況。雖然受傷後3天始回港接受治療,但其膝關節已完全消腫,手術也因此能迅速進行。袁醫生稱,假如當時沒有及時消腫,患者至少要休養多4至8星期才能接受手術,延誤復原時間。

過度勞損  處方貼藥助消炎止痛
袁醫生指出,進行手術與否必須考慮年齡、受傷程度及日後關節的使用量。例如年紀較大的患者術後復原能力較差,故最重要的是減低他們再次受傷的機會。他說,每次手術只是把患者帶回起點,術後必須分析第一次受傷的原因,然後藉此針對性鍛練耐力及肌肉力量,避免將來遇同一情況時再度受傷。

至於受傷程度相對輕微的過勞性損傷,現時處方外用消炎止痛藥貼直接用於受傷位置,有助控制炎症。袁醫生稱,這類處方藥貼的成份滲入身體血液的濃度較低,對身體功能影響較少,對於腎功能較差、患有糖尿病及血壓高的患者而言,如使用口服消炎止痛藥或增加腎臟負荷,處方外用消炎藥貼就相對適合他們使用。他提醒受傷患者,勞損後應多作休息,否則長期炎症會令身體軟組織鈣化,導致這些組織缺乏彈性,增加日後韌帶及筋腱撕裂的風險。

{{hket:inline-image name="ok_IMG-1614.jpg"}}{{/hket:inline-image}}

▲香港棍網球總會首席醫療顧問、骨科專科袁劭謙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