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中大首發現 自閉童腸道微生態失衡 糞便檢測助及早識別

發佈時間: 2021/08/06

本港每1萬名兒童便有27名自閉症患者,近年更有上升趨勢,惟自閉症早期診斷十分困難。中文大學醫學院全球首次發現,自閉症兒童的腸道微生態發展較同齡兒童遲緩,並有5種較罕有的細菌,若以此發現為基礎,透過糞便細菌作非侵入性檢測,有助及早識別患者並介入治療,令患病兒童成長後較易適應社交。研究結果已刊於國際醫學期刊《GUT》。

過往多項研究均發現,腸道微生物與自閉症息息相關。中大研究團隊2018年起,收集128名3至6歲華人兒童糞便樣本作比對,發現自閉症兒童腸道內,較一般兒童有多5種較罕見細菌,其中梭菌顯著較多,該細菌會產生毒素,損害中樞神經系統,而與神經遞質活動有關的細菌在自閉症兒童的腸道中大幅減少。團隊稱,檢測糞便細菌,並以該5種細菌基因鑑別自閉症,靈敏度高達8成。

比一般兒童 多5種較罕見菌

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解釋,腸道微生態被稱為第二大腦,腸道中數百萬億個微生物會產生化學物質,影響情緒、疼痛容忍力、認知能力、行為及精神健康。他稱逾9成令人感到快樂和幸福的血清素,均由腸道微生物組製造,若腸道微生態失衡,則會導致許多神經系統問題,如自閉症及抑鬱症。他指糞便細菌可作輔助診斷,冀能作風險評估預測。

該中心副主任黃秀娟補充,團隊未來會展開「3歲定80」計劃,邀500至1,000名自閉症及一般兒童提供糞便樣本,作預測兒童患自閉症風險,樣本收集可在家中進行,之後寄回中大研究。

記者:何瑞芬

美術:顏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