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小學建設綠色生態園 認識環保 培養品德

發佈時間: 2021/08/11

體驗式學習活動能讓學生透過觀察,感受和細味生活中的點滴,轉化為個人的學習經驗。仁愛堂劉皇發夫人小學透過打造校園內的綠色生態園及舉辦攝影活動,豐富學生的體驗,並同時注入環境保育意識。

據仁愛堂劉皇發夫人小學劉小慧校長稱,為了提高學生對生態環境保育的意識,學校藉着開拓校園內的花園平台,結合多元的環保概念材料,建設成綠色生態園,期望培養學生愛自然、愛環境的價值觀。

綠色生態園名為劉小科技農莊,除了引入水耕種植及魚菜共生項目,亦創建了生命教育廊,飼養不同的小動物,如盾臂龜、守宮、變色龍等。「透過生態廊的興建及發展,學生們能體驗耕種的樂趣、愛護和珍視小動物,並能享受更多元的校園生活。」

花園平台 善用空間

劉校長續稱,綠色環保一直廣受大眾關注,小朋友能適時學習及提高對生態環境保育的意識至為重要。「疫情期間,不少學校需要暫緩或取消學生外訪的參觀活動。學校享有花園平台等設施,在檢視其可塑性的情況下,萌生了建設生態園的意念,並期望作為延伸學習發展的框架,為學生創造體驗式的學習環境。」

她表示,社會提倡有機耕作,崇尚健康飲食文化,學校近年亦積極推動STEM教育。劉小科技農莊為學生提供了便捷的平台,認識現代化農業科技的發展,包括水耕有機種植、土耕種植及魚菜共生等運作,並透過讓學生親自動手種植,感受大自然的奧妙,進而提高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水耕種植系統不但能綠化校園,亦能培養學生種植的興趣。當中有機種植是教育重點,小朋友都必須學習操作及做記錄,以配合常識科及科學科學習。」

在書本上學習生物、化學等知識,往往偏重理論,校內的魚菜共生生態系統,則可讓學生從實際操作掌握知識。魚菜共生是結合魚、植物及微生物的自然生態系統。魚的糞便經由微生物分解過濾,變成植物生長的肥料,植物根部吸收肥料後,把水淨化再供給魚類,毋須施肥及淋水,已可自成一個自然生態系統。

實踐體驗 掌握知識

除了可讓學生體驗種植的科技農莊,生態教育廊亦可讓小朋友接觸大自然,以及了解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劉校長笑言,自生態教育廊成立後,一眾動物瞬間成為學生們的新寵兒,學校也想藉此培養學生愛護動物的態度,並以此作為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環,培育尊重生命的良好品德。「學校致力推行多元智能學習活動,讓學生增加對自然生態環境的認識,進而培育他們關注周遭事物,擁有愛護環境、保育生態的態度。」

攝影作品集 展現想像力

仁愛堂劉皇發夫人小學早於復課前,亦曾舉辦的「伴我童遊攝影作品集」。劉小慧校長稱,由於疫情的緣故,小朋友大部分時間只能留在家中進行有限度的學習和活動,既不能如常上學,又減少了參加各類型學習活動的機會。「是次活動是要在創造學習機會與疫情之間取得平衡,從小眼睛出發,讓小朋友盡情展現他們的想像。」

她強調,學習活動對啟迪學生潛力很重要,學校期望創造多樣化的學習空間,讓同學們可藉着鏡頭拍下眼中的美好事物,主動探索周邊的人和事,透視和呈現每一個真摯動人的瞬間。「這不僅是一次活動,還是一次讓小朋友實現自主學習的良機,成年人應認同他們對童年的憧憬、美好的追尋,這也是學校與學生彼此間的珍貴紀錄。」

撰文︰李越樺

相片︰學校提供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