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預防感染新冠病毒成為社會的首要任務,但我們卻不可忽視其他致命疾病。相對於新冠病毒1.7%的死亡率,大腸癌的五年相對存活率平均只是59.3%(第一期︰95.7%,第二期︰87.3%,第三期︰68.7%,第四期︰9.3%)。
如果患者因疫情減少到診所或醫院接受身體檢查,甚至有病徵也不求醫,便有機會錯過治療的黃金機會;第一期的疾病或會惡化至第三期或第四期,引發更大的健康危機。我在此分享一個臨床案例,如何利用混合療法為病人帶來轉機。
一位中年男士,早於去年十月開始偶爾肚痛,因疫情不願到醫院求醫,惟肚痛及腹脹持續,至本年一月初入院。電腦掃描報告顯示,他因腸癌導致急性腸閉塞,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肝臟,即第四期腸癌。
團隊馬上替他進行微創手術,切除右邊大腸,但由於他出現多發性肝臟轉移,不適合進行肝臟腫瘤切除手術,須先作化療和標靶治療。其後,電腦掃描結果發現效果理想,腫瘤轉移的數目減少,可進行手術清除所有癌細胞,有機會根治。
第四期腸癌擴散至其他器官,以往是不治之症。隨着醫療技術的發展,患者接受一次性或分階段手術後,配合化療及標靶治療,有機會控制癌細胞擴散,然後可透過針對性的手術徹底清除癌細胞。當然,效果需視乎患者病徵、擴散情況及病人身體狀況等。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近兩成病人發現罹患大腸直腸癌時,已經是第四期,可謂病入膏肓。然而,天無絕人之路,只要病人體力還能支持,接受針對性的治療策略,即使是末期大腸直腸癌合併肝、肺轉移,平均仍有約二成病人可以完全治癒,大家千萬不要放棄。
撰文:
梁力恆醫生
港怡醫院外科專科醫生
欄名: 醫語怡情
-
管家王|刮砧板+撳刀頭借力最傷刀 刀具達人7問7答籲戒4大壞習慣 |
|
-
落選港姐|何思懿正式加入TVB新聞部做記者 刪走IG大量性感長腿照網友嘆可惜 |
|
-
新手媽媽|餵母乳困難多 專家教新手爸一招做「神隊友」 助穩BB飲奶情緒 |
|
-
糖尿病|35歲男愛喝汽水不喝水突失明 送院證糖尿病上眼【附預防4式】 |
|
-
食用安全|原定明年8月成婚 19歲女食三文治鯁死 拆解鯁喉6類高危食物+急救方法 |
|
-
杭州亞運︳陳欣欣30年不變嘉諾仔變嘉樂佬 主持專業獲好評亞視味濃夠親切 |
|
-
抗衰老要及早 中年開始要進補 傳統四大天然中藥成效佳 |
|
-
-
新四高你要識 運動|飲食|定期檢查|保健品 四管齊下「穩」返健康 |
|
-
叢狀神經纖維瘤影響身心 97%望安全網引入新型藥物 |
|
-
-
-
-
您也可能喜歡...
-
夜繽紛啟動 4招谷經濟丁財旺 港鐵票5送1 戲飛最平35元 3海濱辦表演
|
-
差價17倍乾髮效果等同 最貴風筒108°C恐傷髮 負離子效果參差 濃度差逾百倍
|
-
餐飲業料整體生意增2成 廠商會冀夜市恒常 派夜消費券
|
-
航空公司遺失行李賠償不一 準則欠透明 首8月61宗投訴 部分涉款逾萬元
|
-
紅雨又來石澳道再塌山泥一度全封 未來兩三日仍有大驟雨雷暴
|
-
公僕聯合招聘6職系包括AO 明起申請 未來2年學士畢業生可考
|
勿因疫情延誤求醫 - 晴報 - 港聞 - 新聞 - D210813
晴報,梁力恆醫生,醫語怡情,港聞
勿因疫情延誤求醫 - 晴報 - 港聞 - 新聞
疫情下,預防感染新冠病毒成為社會的首要任務,但我們卻不可忽視其他致命疾病。相對於新冠病毒1.7%的死亡率,大腸癌的五年相對存活率平均只是59.3%(第一期︰95.7%,第二期︰87.3%,第三期︰68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article%2F3031531%2F%E5%8B%BF%E5%9B%A0%E7%96%AB%E6%83%85%E5%BB%B6%E8%AA%A4%E6%B1%82%E9%86%AB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031531/勿因疫情延誤求醫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030000/3031531/20210812JKB001__20210813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030000/3031531/
港聞
新聞
007
3031531
503
503001004
港聞 新聞
治療,手術,癌症,化療,大腸癌,港怡醫院,標靶治療
健康醫療,治療,健康醫療,治療,手術,健康醫療,健康問題,癌症,實體詞,中西療法,化療,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大腸癌,實體詞,醫院及院舍,港怡醫院,實體詞,中西療法,標靶治療
2021-08-13
勿因疫情延誤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