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減低復發率 縮短服用抗血小板藥時間 生物塗層支架增治療彈性

發佈時間: 2021/08/23

接受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通波仔)手術,患者一般需要服用6至12個月抗血小板藥物,避免血管再次堵塞。不過,對於那些因其他疾病而要接受全身麻醉手術的心血管病患者來說,必須在通波仔後,等待將近一年的服藥過程才能接受原先手術,或有機會令本身病情惡化。幸而,隨著心臟支架發展成熟,現時有新一代支架不僅能減低復發率,更把術後用藥時間縮短至一個月,為這班病情較急的患者爭取更多治療時間。

六十多歲的陳先生(化名)早前發現大便有血,檢查下發現腸道有惡性腫瘤,需要盡快透過手術切除。然而,醫生發現他本身的心臟機能較差,部份血管被堵塞,貿然進行需要全身麻醉手術或會併發心臟病,故此必須在術前處理血管收窄情況。最後,醫生為他的血管置入一種生物塗層支架,癒合時間較短,術後只需服用一個月抗血小板藥,讓他能盡早展開腫瘤切除手術。

心臟功能差 難接受全身麻醉手術
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指出,通波仔手術是透過心臟支架把血管撐開,避免再次收窄及堵塞,以第二代的「滲藥性支架」為例,支架附有藥物塗層可抑制血管內膜增生,研究指它能減低9成血管收窄風險,患者在術後需要服用6至12個月雙抗血小板藥物,避免被吸引的血小板堵塞著傷口及預防病情復發。

然而,像上述提及的個案,若然服用接近一年雙抗血小板藥才進行腫瘤切除手術,豈非會令癌症惡化?能否先做手術再通波仔呢?曾醫生稱,心臟功能較差的人並不適合接受全身麻醉的手術:「手術期間血壓或會有所起伏,血壓一低,血流便會減慢,如果本身血管收窄,就有機會併發心臟病,甚至突然死亡。」故此,進行全身麻醉手術的病人,例如腫瘤切除、膝關節換骹等,事前必須評估心臟功能及檢視藥物紀錄等等。

第三代支架 減服藥期及復發風險
即使術前通完波仔,如何能縮短一年服用雙抗血小板藥時間呢?曾醫生指出,隨著心臟支架發展成熟,現時第三代的「生物塗層支架」同樣附有抑制血管內膜增生藥物,而且癒合時間較短,復發率少於5%,術後只需要服用1個月雙抗血小板藥便可,讓病人能盡早進行其他手術。他補充,術後進行一般傷口護理,頭一星期避免提取重物,只要控制各種風險因素,例如戒煙,患者能盡早重投正常生活。

除了這班需要盡快接受通波仔的患者,曾醫生指出,當血管收窄達到七成以上,或有心口翳痛、氣喘及突然頭暈等病徵,也要盡早接受評估,了解是否需要接受通波仔手術,避免出現併發症。即使血管只收窄到五、六成,惟若有膽固醇過高、糖尿病及吸煙習慣,也要盡早排除有關風險:「假如血管內的膽固醇突然破裂,這些碎塊就會堵塞著血管,導致突發性心臟病。」

曾醫生提醒,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的方法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ppImage2021.JPEG"}}{{/hket:inline-image}}

▲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