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寧
馮兆寧

WFH Work From Harbour 輕鬆D

發佈時間: 2021/09/03

WFH Work From Harbour 輕鬆D

我的生活心態,是盡量活在當下。過去已完,將來取決於現在,過分沉溺以往,時間流逝人生就咁短咗實在冤枉。不過,花少少時間放空腦袋,即是人所講的發呆,幻想將來,我卻喜歡。新念頭、鬼主意,就是這樣來的,而不是在辦公桌夾硬迫自己想出來。

當時間許可,想發呆發得有用,還得地利配合。例如望住海發呆,其實有些科學根據,看海能改變人體化學反應。研究指海邊鹹空氣中的礦物質,有助保持大腦血清素及褪黑激素水平,從而產生更多幸福感。同食香蕉一樣,它含有豐富鎂和鉀,幫助放鬆肌肉,亦有色胺酸幫助人體合成助眠的褪黑激素。若有一天你見我望海食蕉,並非偶然。

另外,雖然負離子產品直接療效未有科學根據,但比起人造環境,大自然中空氣較多負離子,有助紓壓。亦有說海浪聲刺激大腦前額葉皮層,減少壓力激素皮質醇分泌,荷爾蒙平衡,心靈趨平和。

慶幸自己的家在寧靜海灣旁,Work From Home(WFH)可以對住個海工作(Work From Harbour),靈感飄來,得以如此,也是感恩。新冠疫下,興起在家工作WFH,然而香港人被迫住得瘋狂地貴,樓價世界第一,幾多人能擁有海景生活,對住個blue horizon療癒自己,紓緩一下心理?在家工作比起在公司工作,可能輕鬆些,但效率唔一定「升呢」,住得侷促望住家徒四壁,分分鐘悶到發荒腦筋「打kick」。如果近近地,可以對住維多利亞港Work From Harbour,你話幾爽!

對住維港開工不是夢

這個並非白日夢,只要有部手提電腦,已經可以。去邊?維港海濱兩岸全長約73公里,當中約24公里已經對外開放,就是海濱長廊之類公共空間,問題是有設施配合才可以。想一邊吹着維港海風一邊用notebook工作,海濱長廊就需要更多坐處、上蓋遮陽擋雨,渴時想飲啖水,最好有飲用水設備,自備水樽去拿就可以,肚餓有埋枱凳吃自備食物更好,三急則要洗手間。

香港現有海濱長廊分散各區,斷橛禾蟲;維港畔有尖沙咀、紅磡、西九、觀塘海濱長廊,港島區的中西區、灣仔、鰂魚涌長廊等,並非在維港的有大埔、荃灣、屯門、將軍澳、馬鞍山、香港仔等。一般人印象,海濱長廊用來行、跑步、踏單車、放狗、釣魚之類,不像外國例如澳洲、新加坡之類較著名的海濱公共區域,有很多飲食消費場所。除了觀塘海濱公園、將軍澳長廊附近私人屋苑有臨海食肆,本港其他海邊公共空間,基本是沒有戶外望海飲食地方的休憩用地。新冠疫下,空氣較好的露天食肆有市場,尤其海旁的,本港實在太少。不過搞海濱消費區需要更多配套,例如水電及交通安排,太多人聚集又會帶來噪音及環境衞生問題,究竟是否值得,人言人殊,需要另一套完整發展思維。

其實,當局開始了類似Work From Harbour的嘗試,去年12月在西環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添置多張長枱,方便市民買外賣到海邊吃飯,而且還設了一個「外賣接餐點」,市民用手機叫外賣,可以在那兒接收。這樣能夠吸引人去望住維港開工,是擴大Work From Harbour的做法,比較簡單容易落實。(【按此】卑路乍灣海濱試點介紹)

維港海濱長廊,近年一段一段接通,銅鑼灣一帶公園主題區預計本月底前開放。有無想過,在港島可以由石塘咀沿海行到東面筲箕灣?聽說2024年就可以。政府應該和公私營機構合作,引入更多嘗試,舉辦不同活動如街頭文化藝術,令海濱更活化。人人都知維港兩岸高廈亮燈的璀璨夜景,是世界級景點,希望政府繼續推動優化維港海濱,打造出同樣世界級的無間斷海濱長廊。

撰文: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