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茹
陳靜茹

我不是頑童

發佈時間: 2021/09/17

我不是頑童

(續上周)小恩媽媽常常以沒戴眼鏡來形容過度活躍兒,因為缺乏專注力的關係,他們無法專注於周遭的事物,相當於近視童無法看清這個世界一樣——一切皆蒙查查,生活一團糟,常被標籤為「頑童」。

擾擾攘攘、兜兜轉轉,期間經歷了無數的投訴轟炸,因工作過忙而無法消化這件事,求助無門的迷惘……於壓力瀕臨爆煲的6年後,轉機的開始,是小恩媽媽終於認識了這個病,以及得到了適切的治療與輔導。

小四那年,小恩終於被確診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精神科醫生叫孩子吃藥,但小恩媽媽很掙扎。醫生於是說︰如果不吃藥,孩子依然可以成長——以今天的社會條件,依然會長大成人,身體健康;不過,小學階段是兒童學習的黃金階段,無法聚焦學習,就無法學習應有的知識、規矩、社交,亦無法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最終孩子會失去很多,亦容易犯事與學壞,甚至無法適應社會……

對於兒子要看精神科,小恩媽也一度很愕然,亦有抗拒,因為她怕孩子被歧視,但她知道自己必須克服這種心理障礙。最後,小恩媽媽接受了醫生的建議,小恩開始接受藥物治療,然後再接受進一步的輔導,包括行為與心理治療;與此同時,媽媽亦接受了連串訓練,以協助孩子改進,也協助自己排解個人壓力。

小恩媽媽說︰「我很多謝精神科醫生,很多謝中大的馬教授,更多謝那打素醫院,是他們救了我和小恩!

「作為孩子的母親,我不期求孩子將來大有作為或者賺大錢,我的期盼很簡單,只盼孩子學做一個好人,能貢獻社會,那就夠了。」

今日對小恩和他媽媽來說,一切已雨過天晴,小恩讀高中了,學業成績優異,今年還被派往資優小組接受重點栽培。

回顧過去的經歷,她認為推廣大眾對此症的認識十分重要,大眾對孩子包容不歧視也是重要一環,這樣家長和孩子才會勇於接受治療。最後當然是家長們要堅持不放棄,路雖長,但希望在明天。(二之二)

(本欄逢周五見報)

撰文: 陳靜茹 一子之母,現職中醫師。平素熱愛生活,熱愛工作,提倡環保。
欄名: 執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