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寧
馮兆寧

巴士特別好瞓? 到站為何識醒

發佈時間: 2021/09/23

巴士特別好瞓? 到站為何識醒

有本地旅行社推出「巴士瞓覺團」,全程76公里,行程6小時,費用由99元至399元不等,成為熱話。搭巴士「恰着」是不少香港人補眠的方式,大家有無想過背後的科學?

舒適的規律或許是原因,在車上人感受到巴士加速,在路上搖晃,跟着停下,又再開行、加速、減速、搖晃、又再停,當這種周而復始足夠平穩,人的腦部預測到其規律,不必再分析,就能夠讓人感到放鬆、舒適。就像海浪聲,是周期性的聲音,令人紓緩;又似搖籃曲,重複的、柔和的,你知道下一節與上一節相同,你知道下一節與上一節相同,你知道下一節與上一節相同……

習慣了規律 生理時鐘會提你落車

搖晃的感覺,同樣屬於周期性柔軟感覺(periodic soft feeling),似坐在搖搖椅,愈來愈感到睏倦……還記得父母擁你入懷,一邊搖一邊哄你睡?專家相信,有着同樣節奏的搖晃有助睡眠,但過分刺激就相反,例如有人在床上跳來跳去、刺耳的聲音等,容易促使人產生壓力反應,睡不了。一旦有了一致性,大腦就會進入放鬆模式,加上沒緊急事趕着做,就容易令人在交通工具上睡着。

那麼在巴士、地鐵睡着,然後不知何故在到站前自己醒來,又是為甚麼?據說有關研究並不多,但美國有睡眠專家曾經嘗試去解釋。

就像set了鬧鐘,人會在每天某個時間醒來,同樣情況在奧妙的人體出現,就是所謂「生理時鐘」或「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s),它令人在坐巴士或地鐵途中某個時間點醒來。不過,前提是當你每天都在同一時間坐巴士,這樣生理時鐘就會習慣每天同一時間要做甚麼,只要是例行公事,身體就能學會。反過來,如果你在不同時間坐車,例如今天遲了,生理時鐘可能就不會像平時到站前叫醒你。

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即使人在睡覺時,仍會聽到交通工具廣播,如地鐵列車廣播next station is……類似綫索提醒大腦已經到站。專家指出,睡眠期間人的大腦確實屏蔽了一些刺激,但並非所有,某些外來刺激仍然被大腦感知,例如《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一項研究發現,人睡覺時可能聽到自己名字,卻不是其他人的名字,即使以同樣音量說出來。結果表明,我們的大腦睡眠時可能抑制一些聲音的感知,但仍然對某些聲音進行篩選處理,加上會感覺到站時巴士或地鐵停車,你比你想像的更容易在坐車時醒過來。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巴士上打盹而不「坐過龍」,視乎身體機制是否準備好或學會了,這個因人而異,一些人長期欠缺睡眠,在車上睡得太深,亦無法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專業一點說,就是進入了「快速眼動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REM),一般情況打了大約20分鐘瞌睡後,開始進入更深睡眠,但也因人而異,REM就是人發夢時的一個深層睡眠階段,本應要更多時間才進入,但若你或許極度欠睡進入了,身體要把你叫醒就難得多,就會「瞓過龍」,唔記得落車。

在香港,巴士基本上都已經無廣播,那麼「恰着」是否更難起身?以專家的看法,可以嘗試訓練自己醒來,就是必須進入一個常規,讓身體內部對這個模式做出反應。方法是每天在同一時間上車,差不多時間打瞌睡,初期設置手機鬧鐘,在落車前大概3分鐘叫醒(使用耳塞,以免影響他人),直到身體習慣在同一時間醒來。一旦重複這樣做一段時間,身體會開始自然地在同一時候叫醒你。不過路綫的改變、時間經常延誤,會擾亂身體的學習。

生理時鐘或晝夜節律的確神奇,它的定義是︰所有以大約24小時為循環周期的生理機制,「Circadian」源於拉丁文,意思是大約(circa)一天(diem)。一個運轉良好的生理時鐘對人的健康極為重要,正因如此,那位發現生理時鐘運作方式的科學家,在2017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我們的身體耐人尋味、充滿奧秘,也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在保護着我們,之所以有些人在巴士上睡不着,尤其女士們,因為腦袋覺得在一個不舒適及陌生的環境睡着,沒有安全感。睡眠是非常複雜的課題,相關研究仍在持續進行,大家可以【按此瀏覽】美國這個獨立組織認識多些睡眠。

撰文: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