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肝癌警號|1成乙型肝炎帶菌者易變肝癌 新免疫治療藥有效延長生存期1倍

發佈時間: 2021/09/23

肝癌是本港第3號癌症殺手,每年新增個案約 1,800 個,每年約有1,500 人因而死亡,佔癌症總死亡人數約10%。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241873f-b4dc-421d-95d5-d59c62a9a11f.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8323ccc-cd4b-4c86-b16c-47fd8145093b.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d05566b-7f47-470f-ad43-26f313ad47d1.jpg"}}{{/hket:inline-image}}

現年51歲的小儀,是乙型肝炎帶菌者,2018年確診患第3期肝癌並做手術切除腫瘤,惟同年底癌細胞轉移至盤骨,需接受電療,2019年中再復發,開始服用第一代口服標靶藥物及做第二次手術,約8個月後出現抗藥性及嚴重副作用,白血球過低、食慾不振、手腳嚴重甩皮致無法穿鞋,斷斷續續停藥。直至今年2月出現耐藥性,疫情嚴重而停藥至今,現時只接受紓緩治療以維持生活質素。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蘇子謙表示,肝癌由多種不同的病毒引起,香港最普遍的為乙型肝炎病毒,據估計,香港有10分1人口是乙型肝炎帶菌者,其中20至30%引發肝硬化,有10%會演變為肝癌。

他指,早期肝癌無任何病徵,故發現時已較晚期,會出現以下病症:

  • 右上腹疼痛
  • 發燒
  • 皮膚及眼睛泛黃
  • 腹部腫脹
  • 小便呈茶色而大便呈淺灰色
  • 食慾不振
  • 噁心
  • 體重下降
  • 疲倦

他稱早期患者及肝功能較好患者,可做手術切除,但只有20%患者適合。晚期患者多以藥物治療,過去10多年主要使用口服標靶藥物 (TKI)。

他續說,近年有研究顯示新興的免疫療法藥物組合可延長生存期及減少副作用。

有關研究針對500人,並將其分為使用第一代肝癌標靶藥物及免疫療法組合藥物對比,結果發現使用免疫療法組合,整體存活期中位數由13.4個月增至19.2個月,而其療效在華人身上更為顯著,整體存活期中位數由11.4個月增至24月,延長超過1倍。

不過他提醒,本身需使用高劑量類固醇治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的人士,以及本身免疫系統有問題人士,不宜使用免疫療法藥物。

一線治療失效非末路,二線標靶藥物延續晚期肝癌治療,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謝雅寶

責任編輯: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