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寧
馮兆寧

孫中山與咖喱潛艇 有甚麼關係?

發佈時間: 2021/10/18

孫中山與咖喱潛艇 有甚麼關係?

近日看到幾則消息有聯想,首先日本有人設計一款咖喱飯專用盤,白飯鋪上像座山,咖喱汁分開放底下,像山腳下的湖泊,交織出一幅山水畫,設計理念來自飯與咖喱的相遇時機,該由食用者自己掌控,不得不佩服職人心思。另一則新聞,是美國核動力潛艇康涅狄格號在南海國際水域海底撞到東西,多名船員受傷,美國一直無公布詳情,引起外界猜測。第三則新聞,是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年大會,提到緬懷孫中山。孫中山、潛艇和咖喱,有甚麼關係呢?

不同國家軍隊潛艇船員伙食不一樣,英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衞隊潛艇船員有個習慣,一周有一天會吃咖喱。最多人講的理由,是因為船員水下航行生活久了,時間感逐漸模糊,吃咖喱每周一次,提醒日子。

不過亦有說理由並非如此,例如日本,起初因為沒出海的船員以前星期六只在潛艇待半天,為處理剩下食材,丟進咖喱煮午飯,方便快捷食完便放假,後來星期六都休假,就提前到逢星期五吃咖喱。

另一個傳說,孫中山與日本咖喱的發展有關,因為他幫了一個印度人。話說逾100年前的日俄戰爭,日本打敗俄國,東京成為亞洲知識分子嚮往的留學之都,魯迅、孫中山等都去,東京成為了反西方殖民主義的根據地。

印度革命領袖Rash Behari Bose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尋求印度獨立,被當局追捕,逃至日本認識了孫中山。據說孫中山協助他,他因而認識一些日本人物,寄居在一家賣西點的店舖老闆家中,更娶了老闆女兒,將印度咖喱秘方相贈。老闆推出印度咖喱,配上靚白米,在市場打開知名度。

日本學習西方 咖喱落地生根

咖喱在日本落地生根,經過很多努力,不能簡單說因為孫中山,而印度咖喱亦只是日本人吃的其中一種咖喱。日本人國民食譜中,除了拉麵、壽司等,咖喱同樣重要。在所有以咖喱聞名的國家中,日式咖喱偏甜、溫和,沒有印度咖喱辛辣嗆口。日式咖喱成為日本飲食文化一部分,是由19世紀明治時代早期開始。

咖喱源自印度,英國人殖民印度時,咖喱傳入英國。以前看過一本挺有意思的書,胡川安等人撰寫的《食光記憶︰12則鄉愁的滋味》,提到日本人最初對咖喱的體驗,來自明治時代獲得公費到美國留學的山川健次郎。山川有寫日記習慣,除了求學紀錄也有生活點滴,介紹了歐美的咖喱。當時日本政府提倡學西方,包括吃西洋料理,西洋等同文明開化,日本人接觸英國人改過的印度咖喱,當成西洋料理。一開始在通商口岸橫濱,之後咖喱飯在日本全國獲廣泛接受,和當年北海道的開拓有關。

北海道的農業開拓學美國,札幌的農業學校引進西洋野菜移植,當時農校食堂歐式咖喱飯是其中常吃的,引進的野菜中,洋蔥、紅蘿蔔和馬鈴薯造就了日後的日式咖喱。當地本身亦有馬鈴薯,隨着西洋料理引進日本,需求及產量增加,日式咖喱飯中要有薯仔等,逐漸滲入民間。

日式咖喱與印度咖喱之不同,其中包括這三種配菜,當時加入它們的原因,在於推廣這三種新引進的食材。除了它們,日式咖喱還有很重要的特色,配菜福神漬也就是醬菜。明治維新也促進食品工業發展,咖喱製成咖喱粉,出現即食咖喱,更易登上一般民眾的飯桌,在大城市逐漸成為平民美食。所謂洋食餐廳,主要在大城市,日式咖喱飯普及全國,靠的是軍隊。

明治時代日本走向軍事化,海軍編制學英國,於是也觀察包括英國海軍的食物,英國海軍吃咖喱,日本人也吃,很多士兵從軍後,在軍中第一次嘗試洋食、咖喱飯。咖喱適合配飯,士兵吃得飽,1910年出版的《軍隊料理法》,羅列的食譜就包括咖喱飯。

二次大戰後日軍解散,海上自衞隊延續了海軍的咖喱傳統,退役軍人帶着咖喱的記憶回到家鄉,日式咖喱出現更多變化,但共同點是偏甜、配日本米。

日本國民為學習西方文化而改變自身飲食習慣,結果創造了他們的咖喱。日式咖喱還增加了小麥粉分量,變得糊糊的,加入醬菜且使用日本人食開的黏米,將咖喱「和食」化。明治維新是日本的重要轉捩點,這時代的人們每天體驗不同新事物,不僅技術上革新、觀念上改變,也是味覺的新體驗。

每樣事物有好有不好,咖喱太多油,有人說不要食太多,也有指咖喱主要成分薑黃素有助活化腦部、預防失智,甚至癌症云云,而咖喱其他香料各有不同抗菌作用,我就不大清楚,偶爾吃吃開心就好。

撰文: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