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海洋垃圾|貪玩女生瓶中信記吉澳遊 環團:有趣背後都係垃圾

發佈時間: 2021/10/21

瓶中信歷史源遠流長,但隨科技發展,用途已不限於求救。一位名叫Lily的女生,今年4月在外露營時寫下一封瓶中信,訴說在4月酷熱天氣下,一行12人在野外和海上度過,慨嘆無冷氣相當「難捱」,且6日旅程的最後一日更開始缺水,幸在吉澳營地環境較平靜,可在此度過最後一晚。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70d44ae-89b2-477e-a69e-e9a8946036f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e7dab70-a346-4195-9183-2896243f0f6c.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a0dd124-3d59-4e95-a654-f07105f09d3e.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8df30e4-df82-4373-814e-420b8c0eb286.jpg"}}{{/hket:inline-image}}

海洋垃圾,膠袋膠樽佔逾4成,環團10年收集9千公斤,詳情即睇【下一頁

瓶中信由環團美麗海岸關注組在一次東北海岸垃圾普查中發現,關注組獲環保基金資助,舉行8次普查以及一系列海岸環保教育活動,普查涵蓋東北約32.5公里港岸綫,從中估算垃圾嚴重程度,以四級計,有近4成為最高兩級,意味有大量垃圾分布在該處,甚至有大範圍垃圾經長年囤積,而單是膠樽已發現近600個,還有其他日常用品、煙頭及漁業用具,難逐一點算。

魚絲築成鳥巢 慨嘆雀鳥將垃圾當草

關注組主席李以強稱,東北海岸綫相對西貢及其他郊區有較少遊客到達,部份更是無人荒島,本地以及洋垃圾隨海流沖到岸邊,隨時堆積數十年而無人發現,但塑膠及發泡膠受海水沖打或其他原因變得粉碎後會更難清理。除上述瓶中信般「有趣」的垃圾外,李稱曾發現一個由魚絲築成的鳥巢,慨嘆垃圾之外甚至令雀鳥以為是草,雖然這些發現都為普查過程增添樂趣,但坦言「有趣背後都係一件垃圾」。

對於施政報告提出發展東北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關注組副主席葉穗強稱,目前東北交通不發達,惟垃圾量已相當嚴重,憂一旦加強發展,垃圾量會增加,冀港深政府可事前做好清潔配套。李以強則稱,印洲塘一帶風景優美,若不正視目前垃圾量,生態旅遊圈只會讓人看到香港「藏污納垢」。

撰文:李卓謙

責任編輯: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