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暖化損淺海生態 恐致大規模物種滅絕

發佈時間: 2021/10/29

全球暖化是目前各國需共同面對的重大危機,港大早前進行一項研究顯示,氣候變暖將擴大海洋中「最少含氧區」的範圍,導致「適宜淺海棲息地」收窄,迫使動物棲息於高溫之中,加速其滅絕風險,對生物多樣性帶來潛在損害。

研究團隊呼籲港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減低大規模物種滅絕的可能。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和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的團隊,早前以歷史上最著名極熱氣候事件之一「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PETM)為研究基礎,嘗試預測環境生態在人為氣候暖化下會如何變化。團隊透過「崩潰─重建模型」作定量分析時發現,PETM事件開始後,同時擁有極高溫表面水層和深水氧氣含量短缺2個特點的深水層「最少含氧區」,將向上收窄在其之上的「適宜淺海棲息地」。

港大研史上極熱氣侯 籲市民減碳

團隊指,由於缺少涼爽的避難地,在PETM事件發生前佔約46.2%的生物集群中不耐熱的淺海物種,將於區內滅絕;即使事件結束後淺海生態系統恢復能力超出預期,令新的生物集群內有約50%為新物種,但PETM事件導致的氣候異常及影響仍屬不可逆轉,地方生物群落的組成最終會被永遠改變,進而觸發淺海生態系統的巨大波動。

參與研究的研究所博士生田雲舒強調,全球氣候暖化將擴大「最少含氧區」的範圍,而「最少含氧區」在淺水中的擴張,會令動物被擠到狹窄的棲息地,並暴露於高溫之中,增加其滅絕風險,故呼籲港人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防止大規模的物種消減甚至滅絕。

記者:歐文瀚

美術:招潤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