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惠
陳嘉惠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發佈時間: 2021/11/01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有次與家人飲茶,母親看見屏風上印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問我是甚麼意思。旁邊的酒樓經理搶答道,酒樓講求技藝、功法、食材,都是最精細的美食,就是在展現「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精神。

此兩句出自孔子《論語》。現代人常常片面地從字面把它解釋為吃東西要夠講究,只吃精緻的美食。而膾字指細切的肉類,「膾不厭細」是指絕妙的刀功。這樣抽兩句來看,孔子就成為了古代的美食家,鼓勵大家欣賞美食、享樂為上。

孔子作為萬世師表又推舉克己復禮,怎看也不太合理。這麼多年來很多學者解釋過這兩句,指孔子的真正意思是,齋戒祭祀時,不要因為準備了精細的美食而過度進食,要有節制。

同一篇文、這兩句之後,孔子也講到飲食的中庸之道,如煮不熟或過熟、非正餐時間都不吃,吃肉、飲酒不過量。

如此看來,孔子原來是第一代飲食教育家呢!他在2,000多年前,已教育學生不要偏重吃肉、要不時不食、多吃蔬果。孔子的前瞻性更可在「食不言,寢不語」中看到。吃飯時若不斷說話,口沫橫飛不但會傳播病毒,更有機會嗆到。

其實,我幾年前去禪修時多天不能說話,發覺不說話的時候,世界變得更鳥語花香。專注地吃飯,每一款食材的原味都會更突出,那怕禪修日子每天只吃小量的齋菜,能量來得更滿滿。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陳嘉惠 我•惜•食•健康飲食教育發起人、「為食起革命」香港區大使
欄名: 識食•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