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港產大閘蟹6萬隻上市 每隻$238 小龍蝦「港龍」月內開賣 更大較彈牙盼突圍

發佈時間: 2021/11/03

於河上鄉等一帶漁塘養殖的港產大閘蟹,如今終有收成,首批約有5萬至6萬隻正式上巿,每隻售約238元,惟半數已被搶購。養殖場創辦人指,魚塘經多重檢測及獲漁護署認證,食客回饋口碑甚佳;惟出品屬4至6両細蟹,故已「留蟹」養肥至7至9両,盼搶先成明年「第一造」大閘蟹;另場內亦有「港生港長」的澳洲小龍蝦「港龍」,冀以大隻兼彈牙優勢突圍。

生態魚蝦蟹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程詩灝指,今年收獲50多萬隻蟹,暫僅挑選5萬、6萬隻應巿,一半已被搶購,當中三分一供應私人會所及食肆,如灣仔橋底辣蟹。

其餘養多1年 變明年「首造」肥蟹

「首批蟹身較細隻,重4至6両,已計劃將其餘蟹仔養多1年,希望養肥至7至9両,照顧港人愛吃大蟹習慣,可望成為明年巿面『首造』蟹。」除新鮮大閘蟹外,亦會將細蟹做成蟹粉XO醬等產品,料本月中推出。

養蟹歷程,難關不少。程指,香港天氣熱,養蟹似天方夜譚,但本港溪流有土生蟹,證非不可能,「土生是合浦絨螯蟹,而港人常吃的大閘蟹是中華絨螯蟹,需由內地引入蟹苗,在港飼養逾180日,並要用大數據監察水溫、酸鹼度等,及時掌握蟹況。」

養殖場又投資千萬,在魚塘搭建遮光棚,令塘水降溫2度,又挖水溝模仿溪流,「因大閘蟹是淺水生物,要填高魚塘造淺灘,並打納米氣泡入水增溶氧量,避免蟹淹死和焗死。」他指,去年已試養,今年正式量產,每個魚塘需150萬至350萬元投資,較傳統養殖貴30%至40%,「蟹苗食粟米、南瓜和稻米;成蟹後則餵同塘養的羅非魚,出欄前,會食黑水虻補鈣,彌補光照少致殼薄的問題;比內地養殖食淡水螺螄更安全。」

養殖場投資千萬 魚塘獲優質認證

魚塘獲漁護署「優質養魚場」認證,亦成生招牌。程指署方要求嚴謹,需先清塘底,化驗二噁英、大腸桿菌、重金屬,有蟹後定期抽檢激素等,至出蟹前再驗,「同塘不同批次都要分別驗,幾花工夫,但客人信心便由此而來。」翻查該署資料,本港現有7個魚塘獲同樣認證,可飼養大閘蟹。

養殖場亦出產「港龍」,品種為澳洲螯蝦(即小龍蝦),料本月出籠開賣。

程指,現有培育技術已可在港「由卵至成蝦」,且澳洲種比巿面流行的美洲種更大隻和彈牙,每公斤有10至20隻,「小龍蝦很易飼養和上手,且產值高,能吸引年輕人入行,重振本地養漁業。」

食環署指,截至前日,食安中心在今年進口及零售層面共抽驗逾130個大閘蟹樣本,當中包括本地飼養大閘蟹,至今未發現有不合格。

漁護署表示,「優質養魚場計劃」會化驗大閘蟹內的二噁英、獸藥和除害劑殘餘、人造激素,及魚塘水質等,合格產品會逐批發有效期為60日的合格證書,而每隻大閘蟹,均有二維碼標籤追蹤來源;至今未有註冊大閘蟹養殖場曾違規或不達標。

活化荒廢魚塘增濕地 2000萬呎待開拓

一向從事保育的程詩灝指,養大閘蟹、小龍蝦最大目的,是想活化魚塘增加濕地面積,並將本港零散的環保產業整合成生態圈,「像餵蟹的黑水虻,是用日式食肆回收的三文魚廚餘製成的魚粉養大,令廚餘廠產品亦有出路。」他指,現通過分成等方式,與魚塘塘主合作,已有逾2,000萬平方呎魚塘可用,「養大閘蟹暫用了約80萬平方呎,還有很大空間。」

程指正研究將大閘蟹的遮光棚換成太陽能板,產電供養殖場「自給自足」,甚至回購電力予電力公司。

記者:脫芷晴

美術:招潤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