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社工籲建立家庭照顧夥伴 紓緩照顧者壓力

發佈時間: 2021/11/29

家庭照顧者肩負照顧長者或孩子等家庭成員的責任,全天候待命。疫情期間小朋友只上半天課、需要特別照顧的長者及殘疾人士或未能參與復康服務而需要留在家中,均令照顧者的責任有增無減,也為他們帶來沉重的壓力。

香港家庭福利會訪談了15個家庭的全職照顧者及被照顧者,上周發表調查報告,發現在家庭幸福、家庭健康方面,均低於2019年的全港調查平均數,且屬偏低水平。當家中有特殊照顧需要的家庭成員數目愈多,家庭資源的分數,以及整體家庭幸福指數愈低,顯示照顧者在缺乏支援下,身心往往承受巨大的壓力。有部分照顧者更指,因時刻擔心被照顧的家人狀況,而引致情緒繃緊及爆發,甚至不敢對未來有期望,當家庭出現困難時更感無力。

保持有質量的溝通

受訪者之一Fion為了照顧曾患罕見病的女兒而放棄了事業,成為全職媽媽。她認為照顧工作為她帶來很大的挑戰,需要無時無刻地投放精神和時間,每當遇上問題,很容易牽動情緒。Fion為紓緩壓力,會定時與丈夫和朋友傾訴,並給予自己私人空間做喜歡的事。「家人的體諒及溝通是最大推動力,每天花15至30分鐘對話,分享大家一天遇到的開心事情,以及彼此生活及工作情況,已可藉此維持家庭關係。」

家福會高級經理註冊社工李夏儀表示,有質量的溝通能強化家庭關係,使家人之間互相幫助,例如年輕的家庭成員可主動協助年長成員應用科技,如以智能電話應付生活所需,或鼓勵長者學習使用聊天應用程式,與下一代保持日常聯繫等。她表示,照顧不單是一份工作,而是家庭關係的一部分,正面和諧的家庭關係能支撑照顧者的情緒,照顧的過程也較正面。相反,不和、疏離的家庭關係會對照顧者情緒帶來負面影響,令他們產生壓力。李姑娘強調,為照顧者安排支援及互助小組、增加更多的暫託服務,可給予他們喘息空間,而除了增加社會資源外,她建議照顧應從一家人做起。「照顧是一家人的事,應加強家庭在照顧上的功能,以往的照顧觀念也應作出改變,多以家庭角度出發,如引入家庭照顧夥伴概念等。」

家人分擔照顧工作

她續稱,家庭照顧夥伴的概念,就是善用家庭資源,調查中大部分受訪家庭均由一人負責照顧,部分家庭更未能與家人在照顧工作上達成共識。相反,亦有家庭能各施所長,一同分擔照顧工作及提供支援,令家庭更團結。「部分照顧者可能羞於求助,或不放心讓他人照顧家人而獨自肩負重擔。當社工介入時,會促進家庭成員分工,並建立家庭照顧團隊的概念,互相補位。」

李姑娘不諱言,部分被照顧者認為自己不能夠為家庭付出和作出貢獻,個人形象及自信心較薄弱。但她強調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相處亦有很多施與受的溫馨時刻,在訪問過程中,照顧者認為他們在生活中得到家人正面回饋,例如讚賞,已可讓他們感到快樂。「照顧是一家人的事,被照顧者不只是單純的接受者,家庭成員應強化被照顧者的自我形象,並推動他們在日常中對照顧者多關心和肯定,例如將感激化成一句說話、一個表情動作、一個身體接觸、一份心意等,已可促進家庭正面的互動。」

撰文︰李越樺

相片︰家福會提供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