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孝忠
馮孝忠

影響人最有力方法:互動

發佈時間: 2021/12/03

影響人最有力方法:互動

讀了著名顧問公司一篇關於企業人事管理的技巧指南,研究影響力和說服力的專家指出「互動」是人類的自然反應,無論是上司派發工作或是同事之間的合作,稱呼對方為「夥伴」,對方的態度會較正面和積極。早在1842年,美國林肯總統已經說過︰「要令人相信你的理念或目標,首先要對方相信你是坦誠可靠的。」

記得好幾次年輕朋友問我職場生活的必須元素,我都強調人緣是最重要的,佛陀教我們要注意「身口意」三業,我們的言行有意或無意間,可能與人結下善緣和惡緣,而且善果惡果可能永遠也不知道。

我畢業幾年後曾當外滙和利率交易員時,曾經錯判利率走勢,個人的盈利表現波動增加,心理壓力頗大。但當時的上司未有給予更大的壓力,也沒有等我自己去糾正,而是和我深度分析經濟和利率前景,說「我們」要一起扭轉情況,令我能心安和冷靜地作出判斷,之後我加倍努力。幾十年來我一直銘記於心,以及學習這種管理道德。

佛教修行的目標是利己利他,自己「離苦得樂」的重要元素是「無我」,去掉「我執」。在禪宗主要經典《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佛告訴弟子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如果我們有太重的分別心,自我自私,甚至有自大的不良習性,你我彼此之間分得太清便會影響我們的同理心,利己利他心和慈悲心,和人共事可能會缺乏親和力。作為修行人,擺脫不了你我的區別,也很難與人共享,交流佛的智慧,別人只會感覺到你在說教,在紅塵生活和修行都難和其他人產生互動效應。

管理指南也提到「以身作則」的作用,作為管理層,要注意人是喜歡模仿和跟隨的,所以不要漠視自己的行為對身邊的人感染力,所以要盡量言行一致,如果發現一些不經意的行為會帶來不良效應,那就要及早解決。我們的眼睛、耳朵不會思考,所以會被外物所蒙蔽,即佛教所謂的「六塵」,所以我們要多用心去思考、判斷。

我從前有一個壞習慣,介紹同事時很喜歡說出他是甚麼名校的畢業生,有時令其他同事認為我只喜歡招聘名校生,尚幸有一次靜修時觀察到自己的分別心而改正了。

(本欄每月首周五刊登)

撰文: 馮孝忠 太平紳士,現任恒基兆業首席財務總監,並擔任多項公職。佛教徒,專修淨土法門。
欄名: 在世佛學,如此,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