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GPS檢查 診斷肺癌更準確

發佈時間: 2021/12/03

肺部GPS檢查 診斷肺癌更準確

隨着科技普及,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早已由太空「落地」,並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在肺癌篩查方面,本港近年引入了被喻為肺部GPS的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能協助醫生準確地抽取位於支氣管分支的組織。

傳統的肺癌篩查會透過支氣管鏡或體外穿刺活檢(即抽針)抽取組織化驗。然而,支氣管鏡管道直徑有一定粗度,不能進入狹窄細小的支氣管,亦未能直達周邊氣管,並且或會在小氣管中「迷路」,難以到達正確位置抽取組織;體外抽針則可能引致病人流血、氣胸等併發症,風險高達10%至25%。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正好彌補傳統方法的限制,只有2毫米直徑的管道,可進入較細小及肺部邊緣的支氣管,引致併發症的風險少於4%。

最近有一位中年女病人,發現一邊肺部有兩至三個大小不一的陰影。由於未能透過普通內窺鏡成功為她抽取組織;而體外抽針每次只可抽取一個樣本,重複抽針會增加病人風險,於是為她進行了電磁導航支氣管鏡,一次過抽取所有陰影組織作化驗。

電磁導航支氣管鏡運作原理如同GPS,患者須先接受肺部電腦斷層掃描,電腦軟件可根據掃描結果,分析肺部結構和氣管分布,製作肺部「地圖」,然後規劃支氣管鏡的路綫。進行支氣管鏡檢查時,電磁導航能引領支氣管鏡深入肺部縱橫交錯的分支,準確地到達陰影位置抽取組織。手術更可配合實時監控技術,醫生可按需要即時修正路綫,新技術的診斷準確度約為8成,與體外抽針相若。

根據醫管局最新數字,肺癌仍是香港頭號癌症殺手。建議55歲以上長期吸煙者的高危人士,應立即戒煙及定期進行適當檢查,便可及早接受適切治療。

撰文: 溫志堅醫生 港怡醫院呼吸系統科名譽顧問醫生
欄名: 醫語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