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葵院行政總監 服務30載不忘初心 難忘初入行助患者執屋

發佈時間: 2021/12/06

醫者治病,更重療心。服務精神科30載的葵涌醫院行政總監阮家興,最難忘初入行時「摸黑」上天台屋說服病人接受治療,更為有囤積問題患者執屋。晉升至管理層後,他仍堅持診症,以免與前綫脫節;其努力獲不少患者認同,甚至有病人覆診時攜子前來,要求與他合照留念。

阮家興醫生與同院高級職業治療師朱漢威,今年同獲醫管局30年服務獎。阮1991年7月1日正式獲醫生資格,職業生涯逾半日子在葵涌醫院服務。他說,當年精神科屬「非主流」臨床科目,有同學遭家人質疑為何揀這科,惟他卻因「未試過」而自願加入。他最難忘初入職時參與外展服務,由社工轉介到唐樓,勸說有囤積垃圾問題的婆婆求醫:「樓梯很黑,且未掌握病人情況,不免害怕。」

保持不與前綫脫節

阮亦曾落手落腳幫思覺失調的獨居中年漢執拾混亂家居;病人對他份外信任,有女病人覆診時甚至攜子前來,要求合照留念。升任總監後他仍當替假醫生看診:「臨床工作可保持自己不與前綫脫節,看診和行政均有相同之處,需透過溝通和信任才能運作。」

葵院重建 減病人密度增廁所

適逢葵涌醫院進行第2期重建,阮憶述當年因「Call房」和病房距離太遠,寧以帆布床在走廊休息,而新院可望整合聯網內分散的門診、日間及住院服務,對患者及醫護均有利。他指,新院內病房的病人密度將減少,廁所增加,可增私隱度和住家感,一改過往監控印象,並預料2023年底至2024年初可如期遷入。

同在90年代加入葵涌醫院的朱漢威指,當年職業治療是新嘗試,冀助病人提升自理、生活和工作能力,對病情亦有正面反饋。他指曾有患思覺失調的青年,因常遭母親批評而產生壓力,故經常睡至日上三竿,逃避現實,更不遵醫囑,「1次過食晒全部藥」,病情不受控制。「我知他其實很想返工,便引導他思索工作動機,最後內向的他更成為推銷員。」

記者:脫芷晴

美術:顏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