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體內重建尿路 膀胱癌術後康復快

發佈時間: 2021/12/24

微創體內重建尿路 膀胱癌術後康復快

膀胱癌是全球第11位常見癌症,且復發機會高,嚴重患者或因腫瘤深入膀胱肌肉層,需進行「機械人輔助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術」(RARC)。現時切除術雖能以微創方式進行,惟替病人重建尿路時,往往仍需做開放式的體外重建手術(ECUD),令康復過程漫長。中大醫學院領導研究發現,使用體內重建微創手術(ICUD),術後出血量較體外重建大減22%,病人住院時間亦減12%,無增加併發症風險,有患者術後一周已可出院。

現時膀胱癌患者,在切除膀胱後,需進行進一步尿路重建手術,如重建一個「新膀胱」。中大醫學院領導的「亞洲RARC聯盟」比較傳統ECUD與ICUD之術後情況,研究結果已學術期刊《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發表。

失血量 併發症風險俱減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助理教授張源津解釋,研究分析556個在2007年至2020年於亞洲9個泌尿中心,包括中國、日本、泰國等地的病例,結果發現,雖然體內重建術需時約6小時,較體外重建多約30分鐘,但病人失血量僅423.1毫升,較體外重建少22%;且住院日數平均為15.7日,亦較體外的17.81日少;且無增加併發症風險,尤其是尿道收縮、駁口滲漏等嚴重併發症風險,反而減低2.4個百分點。

張補充,重建尿路後可選擇造泌尿造口(俗稱揹尿袋),或利用小腸重造新的膀胱,前者會影響外觀,但安全性強;後者因需截取60厘米小腸,或衍生其他併發症,且新膀胱因有腸細胞具有吸收能力,或會吸取更多尿液毒素,故需腎功能較強者才能進行;另新膀胱不懂自行收縮,術後要再訓練才能順利排尿。

有患者1周已可出院

61歲退休人士張志鵬因踏單車4小時後出現血尿,「當時屙到成個尿兜是血,場面嚇人,但1、2日後問題有改善,且無痛楚,一般人可能就咁忽略咗。」但他本身有高血壓,需定期覆診,告知醫生情況後即做詳細檢查,始知膀胱早有3個腫瘤,因腫瘤深入肌肉層,張在今年7月入院做切除及體內重建,住院僅1周已可出院,術後以泌尿造口排尿,健康亦轉佳,他笑言︰「醫生話不用戒口,反而太太乜都要我戒,現時只比之前飲少了汽水。」

記者:脫芷晴

美術:招潤洪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