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新冠肺炎|中大研究指「長新冠」患者腸道惡菌較多 多達81種與後遺症有關

發佈時間: 2022/01/26

新冠肺炎患者在病毒清除後,仍可能在數周至數月間出現併發症或持續症狀(俗稱「長新冠」),中大醫學院進行的研究發現,新冠患者的腸道細菌失衡與出現「長新冠」的風險息息相關,指「長新冠」患者的腸道微生態明顯出現異常,相信透過調節腸道內的細菌,可促進患者痊癒及減少後遺症出現。相關研究結果已在權威醫學期刊《Gut》發表。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126_2.jpg"}}{{/hket:inline-image}}

據中大醫學院研究,76%新冠患者康復後半年內將出現最少一種症狀,最常見的如下︰

  • 疲倦︰31%
  • 記憶力差︰28%
  • 脫髮︰21%
  • 焦慮︰21%
  • 睡眠困難︰21%

研究團隊發現,「長新冠」患者在年齡、性別、其他疾病、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以及感染新冠肺炎的嚴重程度等方面,均與沒有出現後遺症人士並沒有分別,但他們腸道內的「好菌」明顯較少、「惡菌」則較多,而沒有後遺症人士的腸道微生態則較豐富及多樣化,與從未染疫人士的相似。

團隊進一步研究腸道細菌失衡與不同類別的新冠後遺症之間的關聯,結果顯示多達81種腸道細菌與多種新冠後遺症有關,不少細菌更與3種或以上持續症狀有密切關聯;此外「長新冠」患者腸道中亦缺少了數種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的腸道細菌,如青春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和假小鏈雙歧桿菌等,患者入院時的腸道微生態失衡,也是導致日後出現「長新冠」的主要因素。

團隊表示,今次研究是全球首次證實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出現持續性腸道微生態失衡,相信這現象很可能是導致出現後遺症的重要原因,認為只要分析腸道微生態,或可預測新冠肺炎後遺症的風險,相信只要能調節腸道內的細菌,可促進患者痊癒及減少新冠肺炎後遺症出現。

中大港大證腸道生態礙新冠疫苗效力,缺青春雙歧桿菌,減抗體水平,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歐文瀚

責任編輯:方雅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