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藝遊南丫索罟灣 感受小島海陸風情

發佈時間: 2022/01/28

遊南丫島,多數人會選擇商舖較集中的榕樹灣。正在舉行的公共藝術計劃「南丫說:」卻選址索罟灣,景點密集易達,又有機會一訪這個較寧靜的社區,聆聽島民的說話,還有海與陸之聲音。

作為社區藝術計劃,「南丫說:」展覽在活動開幕前一年,團隊已進行一連串的訪談、研究,亦邀請島民參與,並進行3個月藝術家駐場計劃,與南丫島之間有交流互動,令藝術品更加貼地深入。

同時計劃亦有一個為期9個月的社區研究,發掘島民的生活經歷、歷史文化、社區人文風景等,更將訪問及資料輯錄,讓計劃內容更紮實豐富,而非單單只為展示或打卡而做。

「南丫說:」共有15件作品,集中在索罟灣碼頭、天后宮前及蘆鬚城休憩處,沿家樂徑走可一次過看完。碼頭及詢問處均有地圖及資料可供參考,不怕錯過藝術作品。甫下船已經有第一件展品在眼前,《看見風:旗幡與長椅》利用遊樂場的廢棄長椅作支架,換上了漁民常用的杪木條,再嵌上從岸上收集得到的磚瓦碎片。

碼頭左手邊的索罟灣遊樂場有4件作品,《索罟社區菜園》是活用當地資源而製作的菜田,為一個可持續社區耕作的實驗。藝術家陳百堅駐村期間與村民一同放狗,聆聽不少狗狗的故事,創作出《夜靜時聞索罟犬》。

旗幡上的島民術語

《葉慢漫》則是印度菲律賓裔藝術家Sharu B. Sikdar的作品,她與島民一起收集隨處可見的蕉葉,並邀請他們共同製作一連串的蕉葉風車,放在遊樂場的涼亭。海風一吹,風車則轉出祝福,同時亦連繫到藝術家的家鄉文化。

往蘆鬚城方向走,途中會經過河口橋上的鏤刻造型裝置,以及在神風洞外的沙灘上,一座巨型的望遠鏡「洞外有光」。藝術家將石洞結構及洞外的海角風景置於鏡頭之內,重疊的影像以暗箱方式重新呈現。入夜後更會變成燈箱,觀賞位置前後互換,帶來兩種不同體驗。

最後一個觀賞地點是蘆鬚城休憩處,涼亭中展出攝影師張震揚一張張黑白海浪相片,他將晚上的海灘轉成天然黑房,在海浪中放置黑白相紙,並用閃光燈捕捉浪濤痕迹。涼亭外有4枝旗幡,寫上「圍罟仔」、「曬大苔」等南丫島民術語,跟碼頭的作品互相呼應。

美術︰梁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