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稱呼「聽不見」的人

發佈時間: 2022/02/11

怎稱呼「聽不見」的人

在聽不見的朋友當中,各個標籤都有着特殊意義。「聽障」一詞,最為大眾所知,這詞是純以醫療角度來形容人的聽力情況;「聾人」——社會一直忌諱這詞,但事實上,願意自稱「聾人」的朋友在所多有,他們大都是手語社群的一員,並不覺得聾是問題。聽不見的朋友往往要經歷自我探索,在眾多身份稱謂之中找尋自己的安身之所。

從3個月大起開始聽不見、現職香港手語聖經繙譯協會的林素然(Jenny),小時候被安排在健聽主流學校就學,學習使用剩餘聽力和接受口語培訓,對自己的身份很是模糊。生活中的事務,Jenny總是依賴父母代勞,遇事不敢聲張。後來有機會到美國升學,才對自己的身份加深了解。現在,她以手語為主要溝通語言,並稱自己為「聾人」。

在芸芸稱謂中,Jenny對「聾啞」和「失聰」最為介意︰「聾人不是全都是啞的,而且『失聰』一詞是用來形容職業性聽覺受創,或是因年長聽力退化的人」。她能接受「聾人」、「弱聽」和「聽障」這幾個字詞。

現在,Jenny以「聾人」這身份,游走於社會各界,能跟各類人平等相處,互相接受。手提電話是Jenny的好助手,購物、見醫生和辦理事務時,她總預先在熒幕準備好「我是聾人」之類的詞句,希望對方看後能調整溝通方法。

社會大眾一直不了解聽不見的朋友,Jenny稱一般人對手語常存誤會︰「我們打手語時自然帶有豐富表情,不代表我們粗魯無禮。手語有其語法,是自成一家的獨立語言。」她期望社會平等對待使用手語的人,尊重其地位。(上)

撰文: 陳意軒 逢星期三下午6:30在港台電視31播映
欄名: 唔聲唔聲講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