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心衰竭料越趨普遍 針對性藥物增 及早治療最重要

發佈時間: 2022/02/21

隨著人口老化,相信未來將有越來越多患者面臨心臟衰竭的威脅。猶幸近年針對心臟衰竭的藥物選擇持續增加,連多年來一直苦無藥物改善入院及死亡風險的舒張型心臟衰竭,近來也有藥物可用。心臟科專科醫生陳偉光坦言,診斷和治療心臟衰竭目前對醫生來說並不困難,最重要的是患者能盡早洞悉患病的可能性,及時接受適當診治,才能有效延緩病情惡化。

雖然心臟衰竭整體的發病率約為1%,不過由於長者較常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而這些病症較易誘發心衰竭,故70歲或以上的人士的患病比率多達一成。陳醫生相信,未來此病將越趨常見,市民應多加認識。「心衰竭常見氣促徵狀,初期只會在活動時氣促,但當病情發展下去,嚴重時就會連安坐時也會氣促,但部份患者或誤以為是肺部或其他毛病所致,有時會延醫就診,增加病情惡化和猝死的機會。」

診斷方法多 患者首要及早察覺求醫
除此以外,也有患者因心衰竭無法輸送足夠養份至身體各部份而出現疲倦、頭暈、欠食慾、腳腫的現象。一旦出現以上徵狀,陳醫生建議應及早求醫接受檢查。目前要診斷出心衰竭並不困難,除通過問症了解徵狀與病史,亦可通過心電圖檢查評估患者有沒有心肌肥厚、心臟缺血等;也會考慮安排心臟超聲波檢查評估患者的心臟泵血功能是否正常,檢查得出的左心室射血指數還可協助醫生判斷患者的心衰竭類型屬於收縮型還是舒張型(詳見下表)。

此外,目前也可通過血液檢測N端腦利鈉?前體(NT-proBNP)指數來評估有否患上心衰竭;若懷疑患者心血管阻塞,或需安排心臟電腦掃描。各樣的檢查均可輔助醫生確診心衰竭,以及其背後原因,從而制訂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陳醫生指,治療目標有三:減低患者的不適徵狀如氣促、腳腫等,以改善生活質素,以及減低因心臟衰竭而入院的次數及死亡率。

{{hket:inline-image name="0221SP.jpg"}}{{/hket:inline-image}}

舒張型心衰竭有針對性藥物面世
陳醫生表示,治療收縮型心衰竭的藥物向來有很多選擇,如血管緊張素轉化?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抑制劑(ARB)、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抑制劑(ARNI)、β 受體阻滯劑(Beta-Blocker)、醛固酮受體阻斷劑(MRA)等,近年再有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 inhibitor)加入行列,均獲證實可達到以上三個治療目標。

不過,舒張型心衰竭的情況就不同,陳醫生坦言,以往治療上只能針對改善徵狀,但未有有效藥物能減低患者的入院及死亡風險,「最近有其中一款SGLT2抑制劑『恩格列淨』就獲研究證實能有效減低舒張型心衰竭患者因心衰竭入院及死亡的風險達21%,是首次有藥物證實對舒張型心衰竭有明顯幫助。」

此外,另有一款SGLT2抑制劑「達格列淨」也獲研究證實能有助舒張型心臟衰竭患者改善其心臟衰竭相關的健康狀況。陳醫生表示,不同治療各有其療效和副作用,實際用藥當然仍需依據不同患者的病情而定,而即使有藥物的輔助,患者仍需注意飲食少鹽、病情穩定者應適量運動,才能更有效控制病情。

{{hket:inline-image name="okDrAndyChan.jpg"}}{{/hket:inline-image}}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