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上面的聾人譯者

發佈時間: 2022/03/11

七情上面的聾人譯者

要是問手語傳譯專業在近年最大的變化是甚麼,「聾人譯者」的出現很可能是其中一環。

聾人可能比健聽人更早擔當「傳譯」的重任——早年,很多聾人學校都是以口語教學為方針,訓練聾生使用剩餘聽力,開口學講話,更因怕學生依賴,一律禁絕手語。以致聾生在課上往往只能看着老師嘴巴開合,不知所云。這時,總有一兩個較能讀唇的同學,暗暗在桌底下以手語快速比劃,將老師的話繙譯出來,以解困惑;又例如,因着社會壓迫,聾人的識字水平參差,精於書面語和手語的聾人,就成了眾人的靠山——從代為讀信寫信、跟着去醫生面診,以至在政府各部門幫忙解決大小私事,這些在社群當中的「聾人譯者」一直存在,只是從沒受過重視而已。

時至今天,聾人跟健聽人一樣,可以接受專業培訓,成為手語譯者。聾人譯者的優勢,在於其正正來自聾人社群,身份較能令人信服;經過訓練的聾人譯者是視覺溝通的專才,可以跟健聽人協作,將手語信息更精準地傳遞出來,貼合受眾的語言特性。試想像,若一名8歲的聾童要面見社工,講述在家中目睹的暴力,其語言能力可能仍在建立階段,情緒也或受影響。在這時若有聾人譯者在場,給予像同路人般的支持,也確保信息合乎一名8歲兒童的需要,這都是健聽手語譯者不一定能勝任的。

聾人譯者也有面對公眾的時候。近年,世界各地都有聾人譯者出現在重要的電視廣播。在熒光幕上,官員身邊的譯者為了表達信息,七情上面,其搶鏡的程度有時甚至讓媒體好奇得專門作採訪。其實,從聾人的角度來看,譯者一點都沒過分誇張。清晰易明的手語公共信息,本身就該是這樣的。聾人譯者能充分運用肢體表情,正好是這類崗位的合適人選。

香港也有聾人譯者,下次看到電視熒幕下方的圓圈,不妨留意一下,譯者是聾人或健聽人?你能分辨出來嗎?

撰文: 陳意軒 逢星期三下午6:30在港台電視31播映
欄名: 唔聲唔聲講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