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吃糖便「周身唔自在」,小心已經「糖上癮」。有營養師指,糖份雖然是人體能量主要來源,惟攝取量若大於消耗量,便會產生有害產物AGEs,易令肌膚「糖化」失去彈性;每日攝取糖不應超過總熱量5至10%。另外,糖上癮者多因心煩影響工作,小朋友更易有過度活躍表徵,建議嗜甜者可吃水果代替。
良好飲食生活 逆轉「糖化」 ↓ 點 擊 圖 片 放 大 睇 ↓
- {{hket:inline-image name="photo.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321OG2-G0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321OG2-G0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321OG2-G0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321OG2-G0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321OG2-G00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321OG2-G00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321OG2-G00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321OG2-G00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321OG2-G009.jpg"}}{{/hket:inline-image}}
公共營養師李德勝指,糖可供給能量,如單醣(葡萄糖)可供給大腦、紅血球、肌肉組織能量;血糖可為細胞提供能量,助細胞抵抗疾病及自我修復。惟攝取量一旦大於消耗量,便會衍生肥胖及慢性病。
他舉例,身體有多餘糖份便容易產生AGEs(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令肌膚「糖化」分解膠原蛋白和蛋白纖維,導致鬆弛、皺紋;且有機會令血管細胞失去彈性,影響循環系統和全身供血,致慢性細胞病變。「糖化會影響血液黏稠度,令低密度膽固醇更易沉積,誘發動脈硬化、腦梗塞等,更會促進炎症出現。」
人體攝取糖後,腦部會分泌多巴胺會使人心情愉快。李指,雖然未有研究肯定糖有致癮性,但不難見到有些人因無法攝取糖份,而情緒低落。「大家身邊總有朋友要每日飲珍珠奶茶、飲可樂,不吃甜就周身不舒服,相反一吃糖就精神爽利。」
李續指,小朋友因自制力較低,更易攝取過量糖份,令身體要多郁動、跳躍來消耗能量,而出現過度活躍、專注力不足表徵︰「其實只要減少吃零食和糖份、多飲水、吃蔬果,及做運動便可改善。」
他又說,按世衞建議,成人和兒童的糖攝取量應少於每日總能量10%,甚至可減至5%內,即等同5至10粒方糖,「以男士每日攝取2,000千卡計算,每日10%即不能攝取多於50克糖、即約10粒方糖。」
建議改吃水果
惟不少零食甜度高,如牛奶朱古力每百克有51.9克糖,吃一排已超標;可樂每百毫升約12.8克糖,喝一罐已近上限。李建議非常渴望甜食者,可改吃水果︰「果糖是天然糖,水果中水份可稀釋糖份,纖維可減慢血糖上升,且維他命有助將糖轉化為能量,同時可補充礦物質,助人體產生酵素轉化糖,亦無『糖化』副作用。」
看清營養標籤含量 提防計錯數
李德勝提醒,檢查營養標籤時,要注意標示的含量是「每份(per serve)」或「每百克 (100g/ml)」,以罐裝飲品為例,糖份營養標籤多用每百克計算,一不小心便會「計錯數」。
飲食健康 │翻熱隔夜飯餸時間要充足 食物唔夠熱恐致食物中毒,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脫芷晴
責任編輯:林子豐
-
張致恒推雯雯借錢又做「伸手黨」 吳浩康做地盤養家形成強烈對比 |
|
-
孫慧雪細仔脹爆被改花名「肉肉哥」 榕樹腳粗過大人估中髀圍有獎 |
|
-
《生仔唔該考個牌》|侏儒症港男樂觀成長 童年目睹難忘一幕 感恩父母不離不棄 |
|
-
陳家樂與連詩雅結婚半周年紀念向兄弟求教 豬隊友朱柏康岑珈其靠害 |
|
-
新婚4個月|吳嘉儀甫被老公反鎖門外證據 刪Story息事:渴望一個誠懇的道歉 |
|
-
叠影狙擊|盧慧敏Amy演女殺手戰鬥格鬧市駁火 疑患「跑步困難症」自嘲極似蟹與馬混合體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飲食攻略︳油中新貴「山茶油」不含致癌黃麴霉素 營養師拆解5大健康好處
|
-
Beautiful life︳洗頭狂甩頭髮好擔心? 髮型師警告1種情況要小心︳附4類養髮食物
|
-
飲食健康 │翻熱隔夜飯餸時間要充足 食物唔夠熱恐致食物中毒
|
-
新冠肺炎|中醫教路確診者留家飲湯水自救 胖大海羅漢果水 太子參陳皮湯有助紓緩
|
-
《生仔唔該考個牌》|侏儒症港男樂觀成長 童年目睹難忘一幕 感恩父母不離不棄
|
-
沉迷打機|每日瘋狂捱夜打機 26歲男手踭腫脹難伸直 求醫揭一病長出逾千粒「珍珠」
|
-
食用安全|港女新界東酒店食自助餐 生蠔附送生猛蟲蟲 投訴後經理「補償」方法惹議|附生蠔食用風險
|
-
珍惜生命|港大日新學院 21歲女學生疑自殺 宿舍殘廁膠袋笠頭亡
|
健康飲食 │ 嗜甜小心「糖上癮」 肌膚失彈性 難集中精神 損血管健康 - 晴報 - 健康 - 飲食與運動 - D220320
健康飲食 │ 嗜甜小心「糖上癮」 肌膚失彈性 難集中精神 損血管健康 - 晴報 - 健康 - 飲食與運動
如果不吃糖便「周身唔自在」,小心已經「糖上癮」。有營養師指,糖份雖然是人體能量主要來源,惟攝取量若大於消耗量,便會產生有害產物AGEs,易令肌膚「糖化」失去彈性;每日攝取糖不應超過總熱量5至10%。另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article%2F3207845%2F%E5%81%A5%E5%BA%B7%E9%A3%B2%E9%A3%9F%20%E2%94%82%20%E5%97%9C%E7%94%9C%E5%B0%8F%E5%BF%83%E3%80%8C%E7%B3%96%E4%B8%8A%E7%99%AE%E3%80%8D%20%E8%82%8C%E8%86%9A%E5%A4%B1%E5%BD%88%E6%80%A7%20%E9%9B%A3%E9%9B%86%E4%B8%AD%E7%B2%BE%E7%A5%9E%20%E6%90%8D%E8%A1%80%E7%AE%A1%E5%81%A5%E5%BA%B7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207845/健康飲食-嗜甜小心-糖上癮-肌膚失彈性-難集中精神-損血管健康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205000/3207845/a021a95b-8376-4b7b-b7d8-5e8332ee07c4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205000/3207845/
健康
飲食與運動
503
3207845
514
514003001
健康 飲食與運動
健康問題,朱古力,零食,肥胖,動脈硬化,專注力不足,熱量
健康醫療,健康問題,實體詞,食品,朱古力,實體詞,食品,零食,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肥胖,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動脈硬化,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專注力不足,實體詞,營養素,熱量
@Health+
糖份 能量 人體 每日 水果 攝取量 李德勝 營養師 纖維 血糖 可樂 細胞 彈性 零食 表徵 維他命 水份 肌膚 消耗量 黏稠度 密度 膽固醇 腦梗塞 天然糖 總能量 小朋友 營養 標籤 果糖 身體
2022-03-20
健康飲食-嗜甜小心-糖上癮-肌膚失彈性-難集中精神-損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