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聾校的傳承

發佈時間: 2022/03/25

香港聾校的傳承

檢視世界各地聾人教育史,英國一向以口語化教學見稱,曼徹斯特大學更是研究口語化教學的學術重鎮。因此,當年殖民地宗主國的英國影響所及,香港教育署主理聾人教育的官員,以及多位聾校校長,都先後前往英國受訓取經,香港聾人教育政策便理所當然是以口語/聽覺法為主導方向。

香港聾人教育發展蓬勃時共有4所聾校,即真鐸啟喑學校、明愛達言學校、啟聲學校和路德會啟聾學校,前3者緊跟口語化政策,只有最後者以較開放態度實踐手語化教學。可是,其後當局全面推行「融合教育」政策,絕大多數聽障學生融入主流中小學,聾校生源不足,3所聾校相繼關閉或轉型,至今只餘1所路德會啟聾學校了!

時至今天,香港適齡聽障學生分別處於4個不同的學習環境︰在唯一的聾校就讀人數不足60人;在其他類別特殊學校的約100人;參與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主辦的「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約150人;在主流中小學的聽障「融合生」人數最多,約有700名。更為複雜的是總數約千名的適齡聽障學生分別用上不同的學習方法︰路德會啟聾學校用綜合溝通法;「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是口語和手語兼用;其他類別特殊學校用的是簡易版手語,即「馬卡頓」(Makaton);主流中小學用的當然是口語。

從長遠計,香港碩果僅存的聾校必然承擔着傳統聾校的責任。因此,除了配合融合教育政策而支援聽障融合生外,必須在手語化教學方面持續探索,以驗證教學成效,並且積極發展聾人文化活動。由此看來,路德會啟聾學校將會扮演傳承香港聾人教育和聾人文化的重要角色!

撰文: 陳國權 逢星期三下午6:30在港台電視31播映
欄名: 唔聲唔聲講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