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新冠肺炎︳今增10,405宗確診 無入院患者出示3款確診證明 可獲10次免費中醫復康治療

發佈時間: 2022/03/25

本港第五波新冠肺炎持續,昨日(24日)新增共13,074宗核酸及快速測試確診個案。衞生署及醫管局今日(25日)舉行疫情簡報會,指新增4,578宗核酸確診個案,其中4宗為輸入個案,快速測試呈報平台則錄得5,827個案,合共新增10,405宗確診,第五波累計確診逾109.8萬宗。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塵蟎牆紙有真菌易致鼻敏感 醫生拆解5大致敏源+5大徵狀

{{hket:ul-video id="5461"}}{{/hket:ul-video}}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醫生、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醫生出席記者會,交代最新疫情發展。歐家榮表示,今日新增10,405宗確診個案,再多一間安老院出現個案,涉及6名院友。第五波疫情至今共6,749宗死亡個案,較昨日增加192宗,整體死亡率升至0.61%,當中7宗涉及兒童。

李立業表示,昨晚呈報35名染疫病人危殆,其中20人未打針,另有48名病人嚴重、105名危殆病人於深切治療部留醫。截至零時零分,過去24小時有162名染病病人死亡,涉及85男77女,年齡介乎21至106歲,其中86人來自院舍,156人為65歲以上;其中97人未打針、45人已打一針、19人已打兩針、1人已打3針。

如下是4名較年輕死者的詳情:

  • 21歲男,未打針,有長期病患、需要臥床,為小欖醫院長期病人,有腦積水紀錄,於3月2日經檢測呈陽性後轉往屯門醫院留醫,當時氣促、需要氧氣,病情持續惡化,延至24日凌晨2日時離世
  • 50歲女,已打兩針,有長期病患,曾接受器官移植,有血液及癌症病歷,3月19日入瑪嘉烈醫院急症室,17日快測呈陽性,當時發燒、咳嗽、氣促,入院後血含氧量低、持續惡化,要高濃度氧,延至24日離世
  • 55歲男,未打針,有長期病患、住院舍,後在葵涌醫院留醫,有腦癇、中風紀錄,3月14日經檢測呈陽性,轉至瑪加烈醫院急症室;當時其血液含氧量跌、需要氧氣、已發燒3日,照X光有肺炎症狀,上病房後持續惡化,延至24日離世
  • 58歲男,已打一針疫苗,行動不便、需要留家,3月24日下午發現氣促多了、不清醒而被送往急症室,當時經快測呈陽性,最終經搶救後不治,個案已轉介死因庭跟進

由於數據滯後,2月23日至3月23日有30名離世病人未呈報,涉及18男12女,年齡介乎69至100歲。

至於大埔廣福邨今日4棟大廈被圍封強檢,歐家榮解釋,因當區污水病毒量很高,環保署收集樣本後發現廣福邨污水有陽性樣本。至於快測平台發現一宗懷疑虛假呈報個案,他指案件已交由警方處理,故不便評論,但指現時政府會抽查並核實呈報個案,再安排核酸檢測;如果核酸呈陰性則會調查,聯絡病人了解是用甚麼牌子、如何進行檢測等,並安排到竹篙灣隔離、檢測,調查是否涉及虛報。他指大部份呈報個案都相信是真實,暫時無發現其他可疑個案。

他又指,有些快測陽性呈報是較早前採樣,因有些患者或已過了可呈報的時間,為了成功呈報而選擇錯誤或虛假的採樣日期,早已康復,當局已預期有個案經核酸檢測轉陰性。他呼籲市民如遇到此情況,切勿自行揀選可呈報的日子;如當初因各種原因而未有即日申報,而事後想補回呈報,可電郵至ratp@dh.gov.hk讓當局跟進,如原因獲接受的話會協助補回申報。

無入院患者出示3款證明 可獲10次免費中醫復康治療

李立業指,「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由去年4月推出至今,已為5,500名新冠康復病人服務,患者可在出院後6個月內接受10次免費中醫內科門診復康治療。由於第五波疫情下,有很多患者沒有入院,因此康復者只需出示出示認可證明文件,包括衞生署或醫生發出的確診證明、隔離令、確診電話短訊,即合資格到18區中醫診所獲得10次中醫復康治療。他提醒,快速測試呈陽性的照片並非合適的確診證明,因照片沒有任何身分證明無法確認,提供服務有困難。

政府將逐步恢復公共服務

政府今日下午宣布,隨着政府早前公布如疫情無反彈並呈下降趨勢,會由4月21日起分3階段以3個月時間解除大部分社交距離措施,政府部門將會由4月1日起逐步恢復公共服務,以期於4月21日起大致恢復正常公共服務。

政府發言人強調,抗擊疫情仍是政府的首要目標和任務,政府會繼續動員一切可以調動的人力物力作抗疫工作;政府僱員不論原來的職責為何,皆須繼續隨時應部門徵召參與抗疫工作。

發言人又強調,政府角色有別於私營機構,有責任維持社會運作;雖然近日疫情有回穩跡象,呼籲全港僱主繼續盡量讓員工在家工作,以大幅減少社區人流和社交接觸,並按政府公布分階段解除大部分社交距離措施的時間表,以及其所屬行業的運作模式及實際情況,逐步、適時、有序地恢復正常運作。

拆解患者復陽迷思7問7答

新冠肺炎第五波疫情持續,累計逾百萬名市民確診,不少患者指康復一段時間後,再做檢測結果呈陽性,擔心屬二次感染。對於如何分辨復陽及二次感染,以及如何應對,《晴報》整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和多位專家顧問意見: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jpg"}}{{/hket:inline-image}}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立即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