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普遍被認為多在兒童時期發病,惟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成人1型糖尿病的新症發病率較傳統預期高,而且年齡與發病率之間無明顯關聯,新症數量不會隨着年齡增長而下降,不少個案是晚年才發病。另外,整體上男性的發病率亦較女性為高。
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系統會攻擊體內負責產生胰島素的細胞,導致患者嚴重缺乏胰島素及血糖上升,需要終生使用胰島素治療。
1型糖尿病知多啲↓ 點 擊 圖 片 放 大 睇 ↓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331OG4-G0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331OG4-G0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331OG4-G0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331OG4-G0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331OG4-G005.jpg"}}{{/hket:inline-image}}
中大醫學院與全球多間大學合作研究,分析1990年至2021年間,來自32個國家及地區、共46項有關1型糖尿病的研究,結果發現,按年齡組別20歲至39歲、40歲至59歲及60歲或以上,報告1型糖尿病發病率的12項研究中,有5項、即42%報告了1型糖尿病發病率會隨着年齡增長而增加。
調查亦發現,世界各地的成人1型糖尿病每年發病率有所差異,其中發病率最低是中國,每10萬人約有1人發病,最高為瑞典,每10萬人有超過30人發病,兩者相差超過30倍;而在26份有關男性及女性1型糖尿病發病率的研究中,92%報告顯示成年男性的發病率高於女性。有關研究結果已於醫學期刊Diabetes Care刊登。
負責統籌研究的高級作者、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主任(學術)馬青雲表示,大多數新確診糖尿病的成年患者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早期可以口服藥控制病情,現時重點是如何準確識別潛在的1型糖尿病個案,以及早治療。
睡眠煩惱|長期失眠增患中風心臟病風險 新一代口服藥助改善,詳情即睇:【下一頁】
記者:謝雅寶
責任編輯:黎家榮
-
外傭患癌|工作5年外傭患乳癌 港媽不離棄願照顧 憂一生活難題難解決【附專家建議】 |
|
-
新聞女王丨大結局內地率先披露彩蛋有佢? 網友估係第二輯伏線竟回:沒興趣 |
|
-
毛舜筠曾怕拍戲進度病都頂硬上 時代改變有病請假免傳染劇組 |
|
-
陳定幫太太軟雪糕擺足一個月照食 驚肚屙摷定藥 以身試伏結局如何? |
|
-
綜援申請|綜援明年2月起上調3.3% 健全成人月領近$3000 另設就業生活及租金津貼等【申請條件一覽】 |
|
-
離主播枱3個月丨潘蔚林重踏幕前展現幽默一面 與方健儀「紅燒外婆肉」經典合體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隔離營 ︳染疫婆婆被送隔離營 康復出營趕回家照顧輕度弱智染疫兒
|
-
食得健康|攝取鹽過量易虛胖水腫 增加患心血管病胃癌風險
|
-
留住青春|夜瞓救星 多吃紅石榴助眼部血液循環 改善黑眼圈
|
-
Beautiful Life︳常吃快餐曾重逾200磅被嘲笑 姜濤4大減肥階段蛻變型男︳籲勿跟1個方法減肥恐傷身
|
-
外傭患癌|工作5年外傭患乳癌 港媽不離棄願照顧 憂一生活難題難解決【附專家建議】
|
-
飲食攻略·火鍋篇|食肉先定食菜先?生蠔要烚幾耐? 食安中心教5招安全打邊爐
|
-
大灣區合作|大灣區醫療與中大醫院達戰略合作 共建粵港協作價值醫療夥伴體系
|
-
吸煙風險|男子呼吸困難求醫 肺葉千瘡百孔半爛掉 20年來每日食煙肇禍
|
關注糖尿|1型糖尿病成人新症發病高預期 晚年亦可發病 - 晴報 - 健康 - 其他疾病 - D220331
關注糖尿|1型糖尿病成人新症發病高預期 晚年亦可發病 - 晴報 - 健康 - 其他疾病
1型糖尿病普遍被認為多在兒童時期發病,惟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成人1型糖尿病的新症發病率較傳統預期高,而且年齡與發病率之間無明顯關聯,新症數量不會隨着年齡增長而下降,不少個案是晚年才發病。另外,整體上男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article%2F3217621%2F%E9%97%9C%E6%B3%A8%E7%B3%96%E5%B0%BF%EF%BD%9C1%E5%9E%8B%E7%B3%96%E5%B0%BF%E7%97%85%E6%88%90%E4%BA%BA%E6%96%B0%E7%97%87%E7%99%BC%E7%97%85%E9%AB%98%E9%A0%90%E6%9C%9F%E3%80%80%E6%99%9A%E5%B9%B4%E4%BA%A6%E5%8F%AF%E7%99%BC%E7%97%85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217621/關注糖尿-1型糖尿病成人新症發病高預期-晚年亦可發病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215000/3217621/764249db-e850-4ac8-adf6-78b3072c240c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215000/3217621/
健康
其他疾病
503
3217621
514
514003015
健康 其他疾病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醫生,治療,心臟病,中風,糖尿病
實體詞,醫院及院舍,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實體詞,工種,醫生,健康醫療,治療,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心臟病,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中風,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糖尿病
@Health+
糖尿病 研究 發病率 中大 醫學院 患者 年齡 成人 新症 主任 1型 學術 馬青雲 學系 內分泌 糖尿科 女性 藥物 疾病 胰島素 結果 男性 作者 內科 個案 系統 預期 細胞 差異 兒童
2022-03-31
關注糖尿-1型糖尿病成人新症發病高預期-晚年亦可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