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初生嬰兒|研究指剖腹嬰腸道雙歧桿菌近乎0 兒科醫生促餵母乳或飲具益生菌奶粉

發佈時間: 2022/03/31

本港婦產科學會的數字顯示,全港約有38%嬰兒是經由剖腹方式出生,但早前理工大學與營養產品公司達能紐迪希亞合作進行的研究顯示,剖腹分娩的初生嬰幼兒腸道內部分益生菌種水平偏低,較常見的雙歧桿菌水平更幾乎是0,呼籲剖腹產子的母親盡早為嬰兒餵哺母乳、或為他們提供包含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配方奶粉。

  • {{hket:inline-image name="15501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e94a12a-740d-4517-ad08-194c470d37cb.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9241d2f-0809-407f-b2a0-74fd522b2b50.jpg"}}{{/hket:inline-image}}

研究團隊在去年5月起開始收集本港初生嬰兒糞便樣本,並在今年化驗70個首兩周初生嬰兒的糞便樣本,並透過基因定量技術(qPCR)檢測菌種數量。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的邱家琪博士指,本地剖腹產的嬰兒首2周 的腸道內,其雙歧桿菌水平僅有約1%,遠低於順產的超過35%、以及亞洲剖腹產嬰兒的約10%。

她解釋,順產嬰兒因在生產過程中曝露到母體陰道內的腸道益生菌,故其體內的益生菌比例會較高,而外地研究亦反映剖腹產嬰兒的腸道微生態要到3至5歲才能追上順產嬰兒的狀況。

腸道微生態失衡 易現食物過敏或濕疹

兒科專科醫生徐梓筠強調,嬰兒腸道微生態失衡易構成過敏問題,如出現食物過敏或濕疹等,雖然初生嬰兒可透過及早餵母乳來補充腸道益生菌,惟可能因手術的後遺症如麻醉藥、身體狀況欠佳等,導致母親未能盡快餵哺母乳,故可改為提供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配方奶粉。

她引述另一項研究指結果指,剖腹產嬰兒如只飲用普通奶粉,其體內雙歧桿菌的總數平均值遠低於順產及餵哺母乳的嬰兒,且要12周後才有望追上其水平,但如飲用具備益生菌和益生元組合的奶粉,在3至5日內即可達餵母乳甚至更高的水平,其患上皮膚問題和濕疹的機會亦分別較飲用普通奶粉的剖腹產嬰兒低53%和72%。

疫下全母乳餵哺率跌 今年較2018年跌2至4%,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歐文瀚
責任編輯:戴維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