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管家王︳標榜無毒天然非百分百安全 K Kwong拆解家居消毒產品5大陷阱

發佈時間: 2022/04/05

疫情之下,市民都紛紛購入消毒劑傍身。香港大學化學系博士K Kwong(鄺士山)近日在Facebook專頁分享,拆解坊間的家居消毒產品迷思,指部分消毒產品稱聲成分自然無害,部分亦以「納米級」等字眼,或市民不熟悉的化學成分作招徠,事實上有機會誇大其辭,消毒效果未必理想,甚至可能對人體有害,呼叫籲消費者切勿盡信。

同場加映:

管家王︳是非多姻緣差遲遲無對象?陳定幫教你6招提運

{{hket:ul-video id="5524"}}{{/hket:ul-video}}

(↓點擊放大查看↓)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e31f49d2-a4eb-4d70-bb24-931e52f6489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fbdd4e8-4528-4aeb-a49e-71f1b048b22c.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291a38b-b038-405c-ba6c-fd0aa4da00c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b4aa727-b6f1-42fc-9b2b-3dee66ccdb3b.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2d9d743-6204-4ff8-8701-64867fb07d8a.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9092a94-201e-45f0-927c-3d4bf9d832ae.jpg"}}{{/hket:inline-image}}

陷阱一:混淆細菌和病毒

K Kwong指不少人都分不清楚「細菌」和「病毒」,只從透過網上資訊一知半解,甚至盡信網上群組的廣告「打手」和電視廣告,浪費金錢購買不適用的產品,甚至誤用引致反效果。

陷阱二:忽略細菌和病毒的消滅時間

K Kwong表示,細菌和病毒不難被消滅,但問題消滅過程需要一段時間。他指出,不少產品都表示做過試驗,並提供一張證明證實其清潔效能。不過試驗時有機會是利用高濃度看殺菌成分黃金樣本,而非真正的產品去做測試,因此實際的效能或有誤差。

他以以下常見的消毒劑成分作例子:

【納米級氫氧離子】

即是哥士的(氫氧化鈉)內的成分。如果採用高濃度如pH值達14作測試,任何細菌和病毒都會在0.01秒內被消滅,但如果產品的氫氧離子濃度低如只有pH9,則需時至少數分鐘才達清潔效果。

【活性氧】

部分產品聲稱其成分可產生活性氧,K Kwong解釋過氧自由基的確是好強的氧化劑,可以消滅一切細菌病毒,但實際上消滅過程需時,而製造商一般不會透露有關資訊。

另外,K Kwong也指出部分消毒器材的確有殺菌消毒功效,不過亦要注意當中的安全風險:

【O3 臭氧機】

臭氧可以產生殺菌、除臭、除甲醛等作用,但K Kwong解同時指出,臭氧有機會引起其他健康問題,而廠商亦未必會透露。

【UV-C 消毒機】

UV-C(紫外線C)的確可以產生殺菌消毒,低未經過濾過的UV-C會導致皮膚癌和白內障。

陷阱三:盡信廣告的誇張描述

K Kwong表示,部分產品廣告不時誇大其辭,吸引消費者購買,而實際用途未如描述有效。

【納米級氫氧離子】

事實上所有離子都是納米級,如此描述多此一舉。

【適用於霧化器】

K Kwong曾警告霧化器的危險性,形容就連產品代理商也未必清楚。他解釋,假如產品中的消毒化合物不溶於水,或是高沸點的液體,加入霧化器後會將液體霧化,假如人體再吸入肺部會導致肺纖維化。因此使用時必需要戴N95口罩。

陷阱四:強調無毒

K Kwong解釋毒性分為3種,包括透過皮膚、口服及呼吸系統吸入。雖然部分產品強調無害,而且更有證書證明,但可能只證明進食無毒,並未將吸入肺部的毒性作為考量。而部分證明更只指明成分中不含重金屬,但並無釐清毒性、及殺菌能力。

假如要消毒產品是否安全,需查看廠商有否寫明 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或自行搜尋其有效成分的吸入及口服的毒性半數致死量(toxicity LD50)。

陷阱五:植物天然成分必定安全

K Kwong提醒,要小心產品內所謂來自植物天然嘅成份,因為有機會額外添加有毒消毒劑,而且消毒未必如理想,例如:

【次氯酸水】

部分廠商推銷次氯酸水時,都標榜次氯酸水自食鹽和水,看似成分自然。但K Kwong解釋,漂白水也同樣來自鹽和水的電解,因此不存在所謂次氯酸水比漂白水好的事實。

次氯酸水的最高活性氯含量只有200ppm,而1:99的稀釋漂白水活性氯含量則有500ppm,比次氯酸水多出超過一倍,殺菌作用更佳。

【「食用級」酒精】

不論食用級或普通來自石油的酒精,消毒能力都是一樣,而食用級酒精內的甲醇含量,甚至比起自石油的更高。

【貝殼成份消毒劑】

該類消毒劑只是石灰,當石灰浴於水變成鹼性溶液的確可以消毒,但實際上平價的梳打粉也有類似效果。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立即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