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AD)對患者和家人都構成沉重壓力,而有6成至8成患者均屬遺傳,即發病10多年前或已「有跡可尋」。科大成立的香港神經退行疾病中心成功識別出19種與AD有關的生物標誌物,只需一滴血即可分析市民遺傳AD的風險,準確度超過96%,技術有望未來9個月完成驗證甚至推出市場。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e09b0df2-8937-4fd5-8903-e42d9efc683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bf16983-5ea8-4203-99ce-73cccb3875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ba63e8e0-2c39-4caa-8c6e-9ff6532354a2.jpg"}}{{/hket:inline-image}}
中心與本港及內地不同機構合作,建立首個全面的中國人群AD患者基因數據庫。中心主任兼科大晨興生命科學教授葉玉如解釋,目前有臨床評估或腦生物標誌測試可篩查AD風險,但先者評估方法有欠客觀,後者成本高兼屬侵入式測試,但新技術屬微創,採樣容易,且有超高靈敏度;一旦發現患病風險,便可透過早期介入甚至用藥推遲發病。
研究團隊亦著手研發AD的治療策略,其中在基因編輯技術取得突破,團隊測試透過一針靜脈注射,成功跨越小鼠的血腦屏障,破壞AD基因突變,在全腦範圍改善AD病理症狀,有望成為未來治療方案。葉玉如指,目前美國FDA批准6種AD藥物,但前5種只能減輕病徵,未能根治AD本身,去年批准使用的Aduhelm則只能針對個別人群;加上目前AD研究主要針對歐洲人,致病基因或與亞洲人不同,差異足以影響藥物表現。
團隊稍後會研究新技術在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的安全和有效度,但成員王殷厚教授坦言,藥物開發不易,距離人體前臨床測試尚需要起碼兩、三年時間,笑言「可見將來見唔到」推出市場。
腦退化患者易走失 , 馬會夥科大研藍牙追蹤 , 九巴5站裝收發裝置助尋找 , 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李卓謙
責任編輯:陳浩義
-
痞子無間道丨周嘉洛拍劇喪食甜品零食冇停口 自認肥咗14磅方面Icon變包包面 |
|
-
蟲出沒注意|港男廚房湧現啡色小蟲 專家揭開真身:遇過客人屋企有過萬隻 |
|
-
-
-
-
-
Price.com.hk「精明消費之選2021」 ASUS開創電子科技新生活 |
|
-
用家分享女人之苦 藥劑師推薦真臨床實證 2星期告別頻、急、滲 |
|
-
【華盛証券抽獎】開戶即送$500現金券 參加大抽獎再贏50萬豐富獎品 |
|
-
-
-
-
-
您也可能喜歡...
-
創新科技 │ 腦退化患者易走失 馬會夥科大研藍牙追蹤 九巴5站裝收發裝置助尋找
|
-
新冠疫苗|科大跨國研究證Omicron突變有限 難逃人體T細胞免疫反應
|
-
【兩岸研究】吸煙恐傷腦增失智風險 患阿茲海默症睡眠障礙機率增【附6大建議減風險】
|
-
認知障礙|浸大研「神經防禦」中藥新複方 實驗證可改善阿茲海默症
|
腦退化症|科大識別生物標誌物組合 一滴血可驗阿茲海默症風險 - 晴報 - 時事 - 要聞 - D220511
腦退化症|科大識別生物標誌物組合 一滴血可驗阿茲海默症風險 - 晴報 - 時事 - 要聞
阿茲海默症(AD)對患者和家人都構成沉重壓力,而有6成至8成患者均屬遺傳,即發病10多年前或已「有跡可尋」。科大成立的香港神經退行疾病中心成功識別出19種與AD有關的生物標誌物,只需一滴血即可分析市民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article%2F3249629%2F%E8%85%A6%E9%80%80%E5%8C%96%E7%97%87%EF%BD%9C%E7%A7%91%E5%A4%A7%E8%AD%98%E5%88%A5%E7%94%9F%E7%89%A9%E6%A8%99%E8%AA%8C%E7%89%A9%E7%B5%84%E5%90%88%E3%80%80%E4%B8%80%E6%BB%B4%E8%A1%80%E5%8F%AF%E9%A9%97%E9%98%BF%E8%8C%B2%E6%B5%B7%E9%BB%98%E7%97%87%E9%A2%A8%E9%9A%AA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249629/%E8%85%A6%E9%80%80%E5%8C%96%E7%97%87%EF%BD%9C%E7%A7%91%E5%A4%A7%E8%AD%98%E5%88%A5%E7%94%9F%E7%89%A9%E6%A8%99%E8%AA%8C%E7%89%A9%E7%B5%84%E5%90%88%E3%80%80%E4%B8%80%E6%BB%B4%E8%A1%80%E5%8F%AF%E9%A9%97%E9%98%BF%E8%8C%B2%E6%B5%B7%E9%BB%98%E7%97%87%E9%A2%A8%E9%9A%AA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245000/3249629/0512OG-M20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245000/3249629/
時事
要聞
503
3249629
514
503001001
時事 要聞
生物科技,認知障礙症,歐洲,香港,腦退化,美國,中國,亞洲
科技通訊,創新科技及應用,生物科技,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認知障礙症,實體詞,地域及地區,歐洲,實體詞,地域及地區,香港,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腦退化,實體詞,地域及地區,美國,實體詞,地域及地區,中國,實體詞,地域及地區,亞洲
測試 基因 技術 教授 藥物 風險 患者 中心 葉玉如 科大 血腦 標誌 團隊 腦生物 屏障 小鼠 生物 標誌物 靜脈 動物 有效度 成員 王殷厚 內地 機構 中國 晨興 生命 科學 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