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新冠肺炎︳於家人確診後仍無染疫因有抗體? 專家拆解箇中迷思或涉3大關鍵

發佈時間: 2022/05/18

本港近日的「病毒即時繁殖率」升穿1(數值),不少人擔心疫情恐再度爆發。不過,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病毒即時繁殖率浮動是在預期之內;又提到現時仍未被受感染者,或因對社區流行的4個人類冠狀病毒的免疫力較強,繼而出現交叉保護,但強調此情況只出現在少數人身上,建議應盡快接種疫苗。另外,有專家正對從未確診的少數人進行研究,並推測了3大原因或使他們對新冠病毒免疫,當中或與基因有關。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丨有乳糖不耐症無法補鈣? 營養師3大貼士幫助鈣質吸收

{{hket:ul-video id="5764"}}{{/hket:ul-video}}

本港「病毒即時繁殖率」現已升至1.0159,即一名感染者能傳染多於一人。何栢良今早(18日)接受電台訪問時指,該即時繁殖率是基於抽樣做抗原檢測推算,但由於並沒有公布每日做檢測的人數及結果,以及檢測者居住的地區及年齡等,未知有關數字是否有足夠代表性。但他強調有關指標有一定參考作用,而數字「上上落落」亦是預期之內。

60歲以下人士染疫仍有健康風險

他指出60歲以下人士接種第三針疫苗與否不應只視乎死亡數字,因為染疫後或出現「長新冠」,而且若本身有肥胖、長期病患等高危因素,出現重症及死亡的風險或比健康的長者高:

「如果一刀切將條線設在60歲不是一個科學的做法,因為有很多60歲以下人士有肥胖、食煙、有長期病患的因素,他們染疫後出現重症及死亡的風險有機會比60歲以上的健康長者更高,所以如果純粹睇年齡去劃線,我本人是不同意。」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n0216-6-01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n0216-6-02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n0216-6-03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n0216-6-04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n0216-6-05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0e4e3a2-79e9-4352-baa1-200dfcd399a7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n0216-6-07_600.jpg"}}{{/hket:inline-image}}

未受感染或因有「交叉保護」

至於坊間有迷思指現時仍未染疫的人士是因為體內有抗體,他則引述英國文獻指,有不少家居緊密接觸者在所有家人染疫後都沒有受到感染,或與交叉保護有關:

「現時除了新冠肺炎病毒外,社區仍有廣泛在季節性流行的4個人類冠狀病毒。文獻發現沒受感染的家居緊密接觸者,對其他人類冠狀病毒的免疫力較強,繼而出現交叉保護。」

不過,他呼籲仍未打針且未曾受過感染的人士不要「賭博」,以為自己是上述的「少數人」,應為己為人,盡快接種疫苗。

從未確診者逃過染疫3大關鍵

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數據顯示,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為止,英國幾乎每十人就有九人至少感染過一次新冠病毒,即有10%的人口從未確診。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的臨床微生物學家András Spaan近期針對這些族群進行研究,試圖尋找他們能抵抗新冠病毒的原因。目前這項研究招募700名受試者,並正在篩選超過5,000個認為自己可能對病毒免疫的對象,以進行追蹤監測。

專家推測有3大原因使他們對新冠病毒免疫:

1. 他們在鼻腔、喉嚨與肺部的受體就比較少,因此病毒難以透過這些地方來擴散;

2. 他們曾感染過類似的病毒,讓他們能自動產生免疫系統;

3. 他們可能天生就擁有能抵抗新冠病毒的免疫系統

外媒指,若科學家們能找出這些族群能夠免疫的原因,將有助提供公眾防疫指引及研發治療藥物,甚至能為大眾預防未來的疫情大流行。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立即體驗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

撰文:陳樂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