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有指正常人的大便次數,範圍應由3日1次至每日3次。有澳洲專家指出,去廁所上大號的黃金法則是當感到有便意便要去,無分幾多天去多少次才是正常,並直言如果常常忍著便意不去廁所,反而容易增加患上大腸癌、憩室病等問題。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一個時期最嚴重隨年紀增漸穩定 醫生拆解鼻敏感斷尾條件
{{hket:ul-video id="5809"}}{{/hket:ul-video}}
黃金法則:有便意便要去厠所
澳洲紐卡斯爾大學(University of Newcastle)榮譽教授、腸胃病學專家Martin Veysey,日前在研究報告發表網站《The Conversation》撰文,為大家解釋一般人應在甚麼時候大便,以及如果常常忍著便意不去廁所的後果。他表示,坊間有指正常大便次數,範圍應由3天1次至每天3次才正常;但其實有個「黃金法則」,就是:
「感到有便意就要去廁所。」
抑制便意6種症狀
Veysey指出,在20世紀初期,生理學家認為最有效刺激人體打開腸胃道的方法就是經過進食,稱此為「胃結腸反射」(gastrocolic reflex),而它在人們禁食後再進食時最為明顯。
他續指,嬰兒每當感到便意就會自動排便以清空腸胃,但當大家成長後,便學會抑制這種「大自然的呼喚」;學會抑制便意是人們必經且重要的步驟,但有時候總會太超過,因為大家會意識到如果有時暫時忽略便意,可以讓便意暫時消失。
Veysey提醒,如果習慣性地抑制便意,有機會與以下6種症狀有關: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jpg"}}{{/hket:inline-image}}
腸胃輸送時間影響生活質素
Veysey指出,大家或了解自己大概多久會打開一次腸道,卻未必知道自己的「腸胃輸送時間」,亦即是進食後食物需多長時間才會從肛門排出;而這個輸送時間非常重要,因為如感到有排解緊迫感,即既突然又瘋狂的便意,或腹瀉、便秘等,都可能是輸送時間變慢的跡象。
他分享一個簡單方法,讓大家能夠測量自己的腸胃輸送時間:先吞下一把生粟米粒,然後在排便時留意糞便中的粟米粒,通常都會在8至24小時之間見到。Veysey說:
「當然沒有人會認為大家應該隨時隨地排便,但是養成忍著便意不去廁所的習慣,會令殘留物停留在體內的時間變長。而當輸送時間變長,生活質素便會下降。」
他續指,正常人平均一生會生產大約6噸糞便,這些糞便都由水、細菌、含氮物質、碳水化合物、未消化的植物物質和脂肪所組成,而這些混合物在體內停留時間越長,就越容易發酵和分解,從而產生脹氣及代謝物;當代謝物這種化學物質與腸壁接觸後,就會被吸收,有害健康。
5種高風險腸胃道問題
專家表示,腸胃輸送時間過長與5種高風險的腸胃道問題有關,包括:
- {{hket:inline-image name="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3.jpg"}}{{/hket:inline-image}}
他補充指,近期醫學界認為腸道生態失調或與腸胃輸送時間緩慢有關,所以腸胃輸送時間緩慢有機會與其他更廣泛的腸胃道問題相關。故此,他建議大家可以增加飲食中的纖維和液體的含量、多運動和多留意大腸活動,有助改善排便習慣。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立即體驗】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
撰文:郭子豐
-
食物安全︳食安中心拆解食隔夜菜致癌迷思 熟菜放雪櫃1日無增亞硝酸鹽︳附保存剩菜4大重點 |
|
-
王馨平搭港鐵去紅磡被讚親切 網民追問住邊 Linda直接答… |
|
-
奇招洗菜 ︳女生將沙律菜放洗衣機洗足55分鐘 網民:機藏大量霉菌恐食物中毒 |
|
-
龔嘉欣突爆確診新冠肺炎停工 日前宣傳共用化妝間恐釀大爆發 |
|
-
運動過量︳35歲女為減肥每天跳繩5000下 半月板損傷無法行走坐輪椅求醫 |
|
-
離婚生活 ︳講錯一句說話遭狠心丈夫拋棄 主婦開舖自力更生迎第二人生 |
|
-
Price.com.hk「精明消費之選2021」 ASUS開創電子科技新生活 |
|
-
用家分享女人之苦 藥劑師推薦真臨床實證 2星期告別頻、急、滲 |
|
-
【華盛証券抽獎】開戶即送$500現金券 參加大抽獎再贏50萬豐富獎品 |
|
-
-
-
-
-
您也可能喜歡...
-
食物安全︳食安中心拆解食隔夜菜致癌迷思 熟菜放雪櫃1日無增亞硝酸鹽︳附保存剩菜4大重點
|
-
運動過量︳35歲女為減肥每天跳繩5000下 半月板損傷無法行走坐輪椅求醫
|
-
腎臟病︳中年男子唞氣有尿味小便氣泡 拖10年求醫尿毒爆錶即時洗腎︳附5個腎病病徵+8招預防慢性腎衰竭
|
-
健康100錯︳行樓梯傷膝?食鈣可助關節修復?專家拆解4大抗衰老迷思
|
-
見字請郁︳學生疫下體能活動時數不達標 專家拆解學生+成人每天步數指標
|
-
離譜事件︳早產女嬰出生12天腦出血亡 遺體消失恐被醫院當髒床單丟棄
|
-
母親最痛︳孕婦突肚痛下體有「東西」流出 伸手一接驚見4個月胎兒跌掌上
|
-
食用安全|熱愛健身7旬壯健老翁罹肝癌急逝 揭太慳家常食1種饅頭惹禍
|
如廁習慣︳大便1日3次、3日1次屬正常? 專家教「黃金法則」免增大腸癌風險 - 晴報 - 健康 - 腸胃保健 - D220523
如廁習慣︳大便1日3次、3日1次屬正常? 專家教「黃金法則」免增大腸癌風險 - 晴報 - 健康 - 腸胃保健
坊間有指正常人的大便次數,範圍應由3日1次至每日3次。有澳洲專家指出,去廁所上大號的黃金法則是當感到有便意便要去,無分幾多天去多少次才是正常,並直言如果常常忍著便意不去廁所,反而容易增加患上大腸癌、憩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article%2F3256358%2F%E5%A6%82%E5%BB%81%E7%BF%92%E6%85%A3%EF%B8%B3%E5%A4%A7%E4%BE%BF1%E6%97%A53%E6%AC%A1%E3%80%813%E6%97%A51%E6%AC%A1%E5%B1%AC%E6%AD%A3%E5%B8%B8%EF%BC%9F%E3%80%80%E5%B0%88%E5%AE%B6%E6%95%99%E3%80%8C%E9%BB%83%E9%87%91%E6%B3%95%E5%89%87%E3%80%8D%E5%85%8D%E5%A2%9E%E5%A4%A7%E8%85%B8%E7%99%8C%E9%A2%A8%E9%9A%AA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256358/%E5%A6%82%E5%BB%81%E7%BF%92%E6%85%A3%EF%B8%B3%E5%A4%A7%E4%BE%BF1%E6%97%A53%E6%AC%A1%E3%80%813%E6%97%A51%E6%AC%A1%E5%B1%AC%E6%AD%A3%E5%B8%B8%EF%BC%9F%E3%80%80%E5%B0%88%E5%AE%B6%E6%95%99%E3%80%8C%E9%BB%83%E9%87%91%E6%B3%95%E5%89%87%E3%80%8D%E5%85%8D%E5%A2%9E%E5%A4%A7%E8%85%B8%E7%99%8C%E9%A2%A8%E9%9A%AA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255000/3256358/og1_1024.jpe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255000/3256358/
健康
腸胃保健
503
3256358
514
514003005
健康 腸胃保健
養生,美食,癌症,生理,腹瀉,便秘,大腸癌
健康醫療,健康養生,養生,消費,消費種類,美食,健康醫療,健康問題,癌症,實體詞,生理,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腹瀉,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便秘,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大腸癌
健康,美食
便意 時間 腸胃 糞便 專家 廁所 物質 腸胃道 黃金 問題 法則 澳洲 生活 大便 症狀 厠所 大學 習慣 紐卡斯爾 植物 脂肪 正常人 機會 榮譽 鼻敏感 報告 條件 教授 腸道 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