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逾2年,市民過度緊貼疫情消息,或會患上創傷後遺症(PTSD)。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團隊在第4波時進行調查,發現逾3,000名受訪港人中,多達12.4%人出現PTSD徵狀,其中每日追看新聞逾1小時者風險更高。
團隊指,第5波衝擊如「天災人禍」,推算有PTSD徵狀者或升至近40%。有7旬獨居長者坦言,疫下只能視像「見孫仔」,數月不見人,表達能力倒退,感終日「等食、等瞓、等死」了無生趣。
團隊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進行混合研究,首階段電訪3,011名成年人,330人出現PTSD徵狀,佔整體12.4%;無業、無收入、或教育程度較低者,風險較高;而每日追看疫情新聞逾1小時者,亦有更嚴重PTSD徵狀。
理大團隊:歷第5波 恐增至4成
理大神經心理學講座教授兼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强指,疫情初發時,有研究指全港約28%人有PTSD徵狀,今次研究在疫後1年進行,比例回落至1成多,或與市民學會抗疫或已感麻木有關。惟他擔心第5波病逝者眾,打擊巨大,市民持續積累負面情況,比例或急增至30%到40%。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蕭婉文指,第2部分抽樣240人作深度訪談,當中31名年逾65歲長者中,普遍認為新冠傳染性高,程度比沙士嚴重,且無醫治方法。她指,長者在新聞報道聽見專家稱病毒會「氣溶膠傳播」,便覺等同空氣傳播,且長者重症多,自感威脅更大。另因家人反對,不少長者無外出,自感被囚禁而十分沮喪;他們也傾向減少覆診,影響長期病控制。
獨居長者數月無見人 「等食等瞓等死」
75歲獨居長者蔣華珍指,疫下僅視像「見孫仔」,第5波高峰時更不敢入街市和超市,在露天市場買齊數日物資便急趕回家。她曾2周無外出,數月無見人,數日「無講嘢」,致表達能力倒退。她嘆,情緒低落時人生只剩「等食、等瞓、等死。」
團隊指出,長者接種疫苗最大阻力,是缺乏家庭或社交網支援,憂針後不適求助無門,倡政府、學界及社福界建立協作網絡,支援市民精神健康。
記者︰脫芷晴
美術:招潤洪
▲理大研究團隊推算,經歷第5波衝擊,有PTSD徵狀者或升至近40%。(法新社資料圖片)
▲蕭婉文(左)及岑浩强(中)指,疫情持續,港人情緒受壓嚴重或令PTSD問題反覆出現。(理大提供)
-
十八年後的終極告白2.0|趙希洛拍親熱戲感謝圈外男友理解 愛平淡相處:戲劇世界已非常精采 |
|
-
高齡爸爸 ︳伯伯娶35歲妻83歲再做爸爸 自知難陪成長拍片錄音留回憶 |
|
-
Beautiful Life︳每日瞓足7個鐘避免空肚吃甜食 營養師教12大基本原則控制體態助減肥 |
|
-
1990年亞姐冠軍|吳綺莉疑轉行賣保險做理財顧問 爆身兼數職:上星期做裝修 |
|
-
發羊吊︳12歲男童長期捱夜打機休息不足 誘癲癇發作倒地抽搐失意識︳附癲癇發作3大注意貼士 |
|
-
Marf@COLLAR開Live歎豆腐火腩飯勁麻甩 鯨吞兩個冬甩 網民笑:口好大 |
|
-
Price.com.hk「精明消費之選2021」 ASUS開創電子科技新生活 |
|
-
用家分享女人之苦 藥劑師推薦真臨床實證 2星期告別頻、急、滲 |
|
-
【華盛証券抽獎】開戶即送$500現金券 參加大抽獎再贏50萬豐富獎品 |
|
-
-
-
-
-
您也可能喜歡...
-
陳國基曾國衞確診 七一宣誓就職成疑 盧寵茂:爭取旅客檢疫縮至5日 配合居家隔離
|
-
疫下飲食睡眠習慣失控 肥童逾倍增10個高小生2.4人超重
|
-
海洋公園慶回歸25周年 97年7月出生 門票買一送一
|
-
公院年流失3100醫護 擬引入大灣區醫生 首批聘5至10人
|
-
網上或8臨時中心辦理 消費券帳戶改資料 首日接逾5萬申請
|
疫下創傷後遺症 逾1成港人現徵狀 每日追看疫情新聞逾句鐘高危 - 晴報 - 港聞 - 要聞 - D220526
疫下創傷後遺症 逾1成港人現徵狀 每日追看疫情新聞逾句鐘高危 - 晴報 - 港聞 - 要聞
疫情持續逾2年,市民過度緊貼疫情消息,或會患上創傷後遺症(PTSD)。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團隊在第4波時進行調查,發現逾3,000名受訪港人中,多達12.4%人出現PTSD徵狀,其中每日追看新聞逾1小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article%2F3261230%2F%E7%96%AB%E4%B8%8B%E5%89%B5%E5%82%B7%E5%BE%8C%E9%81%BA%E7%97%87%20%E9%80%BE1%E6%88%90%E6%B8%AF%E4%BA%BA%E7%8F%BE%E5%BE%B5%E7%8B%80%20%E6%AF%8F%E6%97%A5%E8%BF%BD%E7%9C%8B%E7%96%AB%E6%83%85%E6%96%B0%E8%81%9E%E9%80%BE%E5%8F%A5%E9%90%98%E9%AB%98%E5%8D%B1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261230/%E7%96%AB%E4%B8%8B%E5%89%B5%E5%82%B7%E5%BE%8C%E9%81%BA%E7%97%87%20%E9%80%BE1%E6%88%90%E6%B8%AF%E4%BA%BA%E7%8F%BE%E5%BE%B5%E7%8B%80%20%E6%AF%8F%E6%97%A5%E8%BF%BD%E7%9C%8B%E7%96%AB%E6%83%85%E6%96%B0%E8%81%9E%E9%80%BE%E5%8F%A5%E9%90%98%E9%AB%98%E5%8D%B1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260000/3261230/fb_20220526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260000/3261230/
港聞
要聞
007
3261230
503
503001001
港聞 要聞
疫情,疫苗,沙士,長期病,失眠,後遺症,創傷後遺症
時事,社會民生,疫情,實體詞,中西療法,疫苗,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沙士,健康醫療,健康問題,長期病,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失眠,健康醫療,治療,後遺症,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創傷後遺症
長者 團隊 疫情 徵狀 市民 社會 理大 視像 見孫仔 新聞 憂針 訪談 深度 科學院 程度 當中 比例 岑浩强 高峰 社交網 蕭婉文 副教授 院長 溶膠 空氣 入街市 政府 學界 家庭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