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茹
陳靜茹

自閉兒生不逢時成惡人

發佈時間: 2022/06/10

自閉兒生不逢時成惡人

無綫電視專題節目《尋人記2》播出後反應甚佳,收視高開,贏盡口碑,證明有深度、有意思的製作始終有人欣賞。

節目看似是簡單的尋人故事,其實每集故事都帶出了一些勵志信息與社會問題。給筆者印象最深刻的,莫如首集播出的「投訴王安仔」的故事。

劇中當年的安仔今天已變成安爺,白髮蒼蒼但依然愛投訴人及佔人便宜,偶爾的風趣幽默又為他挽回了點點頹勢……歸根究柢,這個表面上看來甚惹人憎的「惡人」,其實是一名「可憐人」。

心理學家為他「切脈診斷」,證實他是一名自閉症譜系障礙人士。於是,這完全解釋了他的「惡行」來由。但在數十年前的香港,以當時的落後環境,誰能明白他呢?於是他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從此脫不了「傻人」的標籤。

經歷歧視,加上自閉症本身最主要影響社交,因此他的人際關係差。其實安仔不是蠢人,看他的反應,我估計他極可能是資優生呢!但無奈生不逢時,他在童年黃金期得不到適切的輔導與治療,在備受歧視與自尊心作祟之下,「防衛機制」令他變成了專門與人作對和惹人討厭的「投訴王」。

這是誰之過?是時代的錯抑或命運的播弄!?在貧窮的50、60、70年代,甚麼自閉症、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根本無人知曉無人識,更遑論給予甚麼輔導或治療。

當年的安仔如果出生在今天,他的人生故事大概會完全改寫。今天社會進步,一些需要特殊照顧的孩子已能得到不少援助(可求助於學校、社工、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和衞生署等。)但,礙於人性的弱點難除,歧視不見得消失。

據知教育大學今年做了一個「欺零容異」校園共融計劃,於本港校園間以桌遊形式協助學生認識自閉症與欺凌行為。當中的桌遊欺凌場景,就是以自閉症學生的親身經歷作為藍本。這說明歧視欺凌仍然存在,大眾仍需教育。

期望今後社會與醫療更加進步,不要遺漏任何一個孩子。亦希望社會大眾多些認知,少些歧視;多些包容,少些誤解。人人生活如意安好,社會上再沒有「投訴王安仔」。

(本欄逢周五見報)

撰文: 陳靜茹 一子之母,現職中醫師。平素熱愛生活,熱愛工作,提倡環保。
欄名: 執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