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心臟停頓|港平均2日1.5名年輕人院外心臟停頓 除顫器及時急救可增存活率10倍

發佈時間: 2022/06/15

遺傳性心律基金會委託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研究團隊,於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分析22,014個院外心臟停頓(OHCA)病例,發現本港每千人便有1名OHCA患者,為全球平均水平兩倍;而且平均每2日就有1.5名40歲以下年輕患者病發。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17989de-01fe-4250-8f6a-a1cef21a6c4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6cb0bf2-60d9-4ac4-9d01-0465e6f7796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82e9a50-c4c4-4ad7-a7af-e9a30b25064c.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34cc5b3-5d72-41b8-a48a-5b91572790b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d36a6b39-f3d7-4367-8461-fbd5595b47f4.jpg"}}{{/hket:inline-image}}

研究項目共同負責人及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研究)徐幻博士指,分析的病例中,829宗為40歲或以下病例;男女比例為2比1。惟只有18%在送抵醫院時仍有生命跡象,最終可出院的更只有 4%,均低於全球平均水平。而當中更分別只有34%人曾接受過心肺復甦法(CPR)及 6.8%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比例低。

院外心臟停頓(OHCA)死亡率達9成,但研究項目共同負責人、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洪克協痛症管理教授、副系主任及教授符少娥表示,若及時為患者施行心肺復甦法(CPR)或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抵院存活率將從15%升至 23.8% 和44.6%;用AED急救的出院存活率更可增10倍。

44歲時在家OHCA的Tommy指,據妻子描述,他當時在睡夢中突然身體僵硬、呼吸停頓,更沒有自主心跳20分鐘。幸妻子在救護員指導下為他急救,才不留後遺症地撿回性命。

倡政府資助各機構安裝更多除顫器

遺傳性心律基金會顧問急症科專科醫生蕭粤中指,本港只有5000部AED,少日本120倍,嚴重不足,建議政府資助各機構安裝更多AED,並把急救知識納為必修科等。

他續指,遺傳性心律病可致年輕人OHCA病發,嚴重更可致喪失表達和活動能力。呼籲年輕人運動後若有持續心口痛和氣喘等,或家族有相關病史,及早尋求醫生意見。

市民急救知識提升 , 惟使用AED有謬誤 , 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梁薾心

責任編輯: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