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肥胖人士膝關節痛情況普遍 亂服止痛藥 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發佈時間: 2022/06/23

有時在街上,不難發現有些肥胖人士行路一拐一拐,這是由於他們的膝蓋關節無法承受上半身的重量,導致出現退化性關節炎,令活動能力大減。骨科專科張智諾醫生建議先採取保守性治療,如物理治療,消炎止痛藥及減重以紓緩症狀。若然保守性治療也未能改善病情,就要考慮接受換骹(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軟骨磨蝕 換骹後如獲新生
60多歲的劉先生(化名)任職保安員,是位名符其實的「肥叔叔」,體重指數(BMI) 超過30,走起路來顯得吃力。由於他每天需要上落樓梯巡樓,膝蓋開始不勝負荷而出現疼痛。他希望做運動減肥可以紓緩痛症,奈何運動過後,痛楚加劇,唯有依靠服用止痛藥應對。可惜,關節痛仍然持續惡化,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最終他在醫生建議下接受了半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生活和工作回復正常,更能多做運動以減輕體重。

根據衛生署資料,香港15至84歲的人口中,有50%屬過重或肥胖。張醫生指出,肥胖人士的體重集中於下肢關節,特別是膝蓋承受著上半身重量,軟骨磨蝕速度較快,一旦變薄就會導致關節紅腫發炎。曾有本地研究指出,大約60%患有退化性膝關節炎的人屬於過重,他們出現膝蓋疼痛、發炎及紅腫等病徵的風險,更比非過重人士高出5倍。

宜慎選止痛藥 減身體負擔
針對患者在痛症初期,醫生會根據病人情況建議物理治療或處方止痛藥物,以紓緩疼痛,惟使用口服消炎止痛藥物要留意相關副作用。張醫生解釋,口服消炎止痛藥有機會影響腸胃及腎功能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肥胖人士本身容易患上三高,假如過量或長期服用,或會增加出現副作用風險。現時,口服消炎止痛藥以外,亦有處方外用消炎止痛藥貼選擇。他表示,藥貼能夠把藥力集中於患處,身體吸收的劑量較少,換言之出現系統性影響的風險也較少。

當使用止痛藥物、物理治療或注射透明質酸針等保守性治療也未能減輕痛楚,甚至影響自理能力,屆時或要考慮接受關節置換手術。張醫生稱,這類手術能改善痛楚和腳部彎曲情況,增加關節活動幅度。若然退化集中在膝關節某一部份,而十字靭帶狀況良好的話,可考慮接受半膝關節置換,保留健康的軟骨和十字靭帶,術後復原速度較快。半膝關節壽命一般在15至20年以上,與全膝關節相若。

要留意的是,肥胖人士普遍會有睡眠窒息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風險,故此建議他們手術前盡量減重,以避免手術期間出現併發症。張醫生補充,減重不僅能減低手術風險,更能減少膝蓋痛情況。他引述研究指過重人士體重每降10%,便能減少50%膝蓋痛,建議他們多游水及踏健身單車等,膝蓋負荷較少的運動。

最後,張醫生提醒患者,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眾多,各有成效及副作用,應諮詢醫生意見,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