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家長壓力|逾半學前幼童家長有抑鬱症狀 專家:常自我反問可糾正負面思想

發佈時間: 2022/06/23

市民受持續疫情打擊會影響情緒。有調查發現,逾半數家長過去兩周有抑鬱症狀,反映家長情緒不健康的狀況普遍。有專家建議,家長常自我反問,因反問可增加對事件的看法,以糾正其負面思想。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c90685a-4188-410b-872f-baa1bab55a9e.jpg"}}{{/hket:inline-image}}

協康會幼兒駐校社工服務與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於2月尾至3月中合作進行一項調查,以了解兒童家長的情緒健康、親職壓力、家庭功能及抗逆力,調查訪問了502位學前玉小學兒童的家長。調查發現,56%家長於過去兩星期有抑鬱症狀,其中約2成4人有中度至嚴重症狀;而SEN學童家長當中更有3成人有中度至嚴重抑鬱症狀。調查又發現,41%家庭的家庭功能不健康;54%家庭的抗逆能力較低,處於風險水平。

抗逆能力低 家庭功能較不健康

調查分析指出,抗逆能力較低、家庭功能較不健康以及親職壓力較大的家長,其抑鬱症狀更明顯。調查結果亦顯示,家庭入息愈高的受訪者,家庭功能愈健康、親職壓力愈少、抗逆能力愈高,家長的抑鬱症狀也愈低。

為減低學前兒童家庭的壓力,協康會於今年2月至明年9月推出學前單位家長壓力介入策略計劃,運用認知行為介入法,並根據家長的壓力程度分別以個案或小組形式向他們提供支援,處理家長壓力。

K3學童家長陳太的丈夫失業,靠她一人工作養全家,因有財政壓力,需找人傾訴。陳太指,她在接受支援前的睡眠狀況不理想,心情狂躁,甚至想放棄女兒,但接受社工輔導後,形容內心「無咁多石頭」。

協康會區域經理方素碧指,家長透過「五常法」技巧去改善負面情緒及想法,及在適當時間尋求協助。她指,家長需常留意自己的情緒反應及身體發出的警告訊號,留意自己是否出現低落沮喪、欠耐性及暴躁的負面的情緒,有否莫名地心跳加速和呼吸不暢。

她並籲家長常喚停自己的負面想法,讓腦袋停一停,問自己有沒有跌入「思想陷阱」;常自我反問,以自我反問方式來糾正自己的負面思想,反問自己可增加對事件的觀點與角度,例如:子女的表現是否真的如自己想像般差。

子女疫下升小學 , 9成家長壓力大 , 報讀「銜接班」, 學執書包發問 , 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練怡蘭

責任編輯: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