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本地農耕|中大漁農署合作復育清朝貢米 「花腰仔」獨特香味如雲呢拿

發佈時間: 2022/06/23

近年本地農業再受重視,而港產稻米歷史其實可追溯至宋朝,在清代更有皇室貴族的貢品,不過到上世紀漸漸式微,到近年種植的都是進口種子。中大與漁護署合作,在2019年成功從外國帶回多款昔日受歡迎的本港水稻品種,包括花腰仔、絲苗、齊眉及白殼齊眉,其中花腰仔經試種後,品質和產量都達標。署方去年再向農友推介及提供種子,料首批收成有望在下月中應市。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ef6368d5-c478-4021-9c34-2a2a3ef80c1f.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83f03cf-20d2-469d-9966-ede9b5c250c2.jpg"}}{{/hket:inline-image}}

漁護署農業主任王敏維表示,曾經請專家試食本地種植的花腰仔,對方形容帶有如雲呢拿般的獨特香味,更指「唔怪得係貢米」。她笑言個人雖食不到雲呢拿香,但確有獨特香味,估計源於相對入口米新鮮,而米本身亦帶有甜味。

重塑香港被遺忘農業歷史

負責今次計劃的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卓敏生命科學教授林漢明指,本港上世紀50年代的稻田面積達9,466公頃,年產量達2萬噸,不過到2019年只剩下2.7公頃稻田,相當於約2個足球場中小,希望藉今次計劃,重塑本地被遺忘的農業歷史。

為確保本地稻米品種長遠保持純淨及味道不變,中大亦分析稻米基因組,找出花腰仔和絲苗的獨特基因標記,日後可透過PCR檢測對比。

本地農友種植的花腰仔將在本月到下月迎首造收成,經曬穀及磨穀後,最快7月中應市。王敏維指,市民可透過菜統處聯絡本地農友訂購,強調本地米雖比進口米貴數倍以上,惟不乏捧場客,「一出就畀人訂晒」。
 

漁護署推2項水耕新技術,蔬菜生長速度提升50%,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李卓謙

責任編輯:陳浩義